历史学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 先秦史 秦汉史 魏晋南北朝史 隋唐五代十国史 宋史 辽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 中国古文字 中国古代契约文书 中国古代史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古代史 乾隆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清高宗乾隆皇帝名弘历,爱新觉罗氏。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清世宗雍正皇帝第四子,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弘历自小受祖父康熙皇帝的钟爱,养之宫中。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密建其为皇储,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为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吴十洲的新作——《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3年1月,明嘉靖、清康熙、清乾隆、民国《德化县志》点校本出版,全书分为三册,共133万字。德化素有编史修志的传统,代代相济,尤以明清为盛。据记载,现存德化旧志有明嘉靖庚寅本、清康熙丁卯本、清乾隆丁卯本、清乾隆庚戌本、民国丁丑本以及民国丁亥年修撰未完的《德化县志资料(大事记)》草稿。这些旧志记载了德化千余年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俗等诸多方面资料,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
乾隆帝在清朝盛世时期南巡,时间分别是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十三日至五月初四日、二十二年正月十一日至四月二十六日、二十七年正月十二日至五月初四日、三十年正月十六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四十五年正月十二日至五月初九日、四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至四月二十三日。乾隆南巡对于当时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治河修塘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其负面影响也很严重。南巡势必劳民伤财,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第四次南巡以后,山东爆发王伦起义。...
历史上,在钱塘江河口地区,风暴潮灾时有发生,淹毙无算、漂没田庐的惨状史不绝书。为防止江海泛溢,自唐宋以来,在沿江沿海地带陆续修筑起著名的堤防工程——海塘。至清代,海塘修筑规模达到历史巅峰,著名的北岸鱼鳞石塘体系更是乾隆朝的一项治水杰作。海塘如同海上长城,发挥着捍卫东南一方生灵和财赋之区安危的重要作用,因此“与防河、治运并列为我国三大水利工程”。
乾隆元年、乾隆十四年,乾隆帝分别下诏举行博学鸿词与保举经学,选拔经明行修之士。在科举改革和殿试策论中,乾隆帝亦不遗余力地提倡经史实学。其原因在于乾隆帝不仅认为经史之学有助于端士风、正民风,良关世道人心,且认为经术事关治术,通经明史可以致用,此外还可以借此展现自己的稽古右文之治。乾隆朝一系列的抡才举措使得一大批考据学者脱颖而出,此在乾隆十七年、十九年科举中体现最为明显。这些学者或以师友、同年相互砥砺...
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小和卓之乱平定,天山南路归入清代版图。为满足军政需要,“回疆自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后,建大城八,曰喀什噶尔,曰英吉沙尔,曰叶尔羌,曰和阗,曰阿克苏,曰乌什,曰库车,曰喀喇沙尔”,①并在八城分设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驻守,以参赞大臣总领南路事务。
《喀尔喀济鲁姆》是清代喀尔喀蒙古地区的一部地方性法规集。其绝大部分法规是以土谢图汗部为主的蒙古王公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至雍正六年(1728)间制定的。其余少数法规由大活佛衙门以及喀尔喀其他汗部王公制定,最晚年代为乾隆三十五年(1770)。a在《喀尔喀济鲁姆》的诸版本中,西库伦本里收录了一条乾隆十一年制定的专门惩治强盗的法规。以下称之为“乾隆十一年法”。因其在探讨喀尔喀习惯法与清代蒙古律b的关...
吴光汉修《光绪镇雄州志·艺文志》收录了乾隆朝中期关于镇雄州改站运铜的七件禀文、奏稿,分别是镇雄州署理知州饶梦铭的《镇雄州运铜节略》,威远厅同知赵希充及迤西道五宝《铜运禀稿》各一篇,镇雄州署理知州屠述濂的《铜运改站禀稿》及《铜运禀稿》,云南布政使江兰等的《会议详稿》,云贵总督福康安的《改站铜运奏稿》,在《清实录》《云南铜志》《道光云南通志稿》《新纂云南通志》等文献中均未见收录或摘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
十八世纪中期,中国的疆域臻于极盛。如何将不同边疆的族群系于国家中心,既是当时清朝政策的调整重点,也是近些年来清史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的问题亦与此有关,即版图定型以后的清廷在边疆确立权威的形式、互动过程与结果。相较于中前期拓展疆域时对军事武功的侧重,此时的清朝则多发力于文化礼仪的方面。清朝皇帝在文化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对于维系和巩固这个庞大且族群多元的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设立的伊犁将军,不仅统辖天山南北军政,是清政府治疆方略的具体执行者与见证者,而且还是清政府处理新疆周边藩属政策的具体践行者,是近代中国西北边疆历史长河演变过程中的亲历者与责任者,在西域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影响与地位。基于此,丁实存、冯锡时等学者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探索,基本厘清了伊犁将军的相关问题,形成了诸多共识。
李侍尧,字钦斋、昭信,汉军镶黄旗人,为官几与乾隆朝相始终。乾隆五十三年(1788)夏秋病重之际,朝廷命其子侍卫毓秀省视。旋卒。朝廷定论:“闽浙总督李侍尧老成历练,宣力有年,屡任封圻,实心能事……兹闻溘逝,深为轸惜。”[1]664谥号恭毅。关于李侍尧的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有涉及清代惩贪和廉政建设的,几乎均会点到李侍尧。如陈捷先的《乾隆肃贪研究》、刘凤云的《试析乾隆惩贪屡禁不止的原因》等。专门...
整理典籍、纂修前代历史是中国古代政治传统,历朝统治阶级都很重视。清乾隆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为组织学术研究、编纂史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朝廷设置编纂机构,提供财政支持,甚至皇帝还亲自参与或进行指导。在此背景下,一大批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先后问世,影响深远,清人评价曰“钜制鸿篇,洵为前代所未有者矣”。
吉林大学王剑教授明清史专题学术视频:孙嘉淦伪稿案与乾隆初政的转变(四)。
吉林大学王剑教授明清史专题学术视频:孙嘉淦伪稿案与乾隆初政的转变(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