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医学电子学 医院相关记录18条 . 查询时间(0.443 秒)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陈笃生医院研发设计一套智能系统,利用热感应器识别患者下床前的特定动作,并在15秒内发出警报,呼叫值班护士在患者下床前赶到病床,以防患者摔倒。当热感应器识别到护士到达床边,会自动停止警报,整个过程免接触、自动化,且电脑屏幕上只有热感应图,不会显示患者影像,以保护隐私。据报道,医院之前使用重量感应垫或病床内置的重量感应器感知患者是否下床,但经常在护士赶到时患者已经下床,因此研...
比利时根特大学医院放射科专家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射线的情况下,得到了3D CT骨骼扫描影像,成为全球首创。该医院与荷兰软件公司一道,历时三年,结合CT和核磁共振的优点,使用对人体无害的MRI无线电波进行扫描,经软件处理后将图像转化为CT级别影像。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高欣研究员团队与上海长征医院刘士远主任团队合作,针对早期肺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问题,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跨模态信息融合的新型神经网络架构(图1),该架构以三维密集神经网络(3D DenseNet)为基础,全自动提取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影像特征,同时对生化血检指标、征象信息及危险因素等三类医学领域知识进行编码,拼接融合影像特征与编码后的领域知识生成特征向量,利用全连接网络自动学习特征权重...
2019年7月8日,由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等联合主办的2019年“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在西咸新区举行。西京医院骨科丁坦副教授作为项目领队,携科室设计研发的“新型脊髓损伤光生物治疗仪”参赛并获金奖,为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参加该项赛事以来最好成绩。
近日,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的支持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方驰华教授团队(项目名称:计算机辅助肝切除手术手术导航系统)完成了国际首例三维可视化、ICG(吲哚菁绿)分子荧光联合增强现实技术(AR)导航下的3D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数字智能化肝脏外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Digital and intelligent liver surgery in the new era: Prosp...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研发的内镜质量改善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内镜精灵”(ENDOANGEL),显著降低了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盲区率。近日,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消化病学国际顶级期刊Gut(《英国胃肠病学会官方期刊》,影响因子17.016),并于4月初被世界三大通讯社之一的英国路透社专题报道,引发国际关注。
日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引进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具有大数据支持、持续更新学习、诊断报告快速、诊断结果精准的特点,通过对肺部小结节荟萃数据分析,用于肺癌的早期筛查,同时也为胸外科医生提供精准临床策略。当患者完善胸部CT扫描后,将影像原始数据传到人工智能肺结节诊断系统,系统将自动进行检测,并自动对可疑肺小结节进行精准定位,用色框清晰标注小结节坐标提示医生,并对结节的可疑病灶数、性质、...
2018年12月29日,在西京医院麻醉科和骨科手术室配合下,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孟国林、赵广跃专家团队、联合烧伤外科谢松涛专家团队,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腓骨远端(外踝)假体治疗创伤性外踝缺如手术。63岁的患者王晨(化名)来自河南省,工作时意外严重创伤,造成左胫骨开放骨折、左腓骨远端(外踝)以及左小腿远端外侧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左腓骨远端(外踝)骨性组织丢失已无法修复,正常行走功能严重受限。以往类...
达芬奇单孔手术机器人用于妇科微创手术,以其出血少、创伤小、精确度高、操控性好的绝对优势,越来越多地走向了手术台。由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联合解放军医学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妇科单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研讨会” 日前在长征医院举行。来自国内、军内百余专家共同就达芬奇妇科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技巧、现场手术演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据悉,这是全国首次举办的妇科单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研讨会,也是全国率先进...
近日,由附属医院副院长程树杰主持的高精度、透明、全彩、3D打印肝脏模型的课题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了让中国广大的肝癌患者在进行复杂手术时能有一个用得起的高精度、包含全信息的3D打印模型,在河北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申世刚,附属医院院长张海松的大力支持下,程树杰副院长主持了高精度、透明、全彩、3D打印肝脏模型的课题攻关,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保证亚毫米精度的前提下,使...
声动力技术属于理工医交叉学科范畴,今后在对抗恶性肿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疑难顽症上,很有可能锻造出一把“大杀器”。8月下旬,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田野教授领衔申报的《基于声动力技术的动脉粥样硬化演变调控仪器研制》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近千万元人民币资助。这一为期5年的研发项目,旨在加强院所合作,联合攻关,早日解决声动力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
近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完成了全省首例准分子冠脉激光消融术,成功处理冠脉CTO病变一例,填补了省内在此类技术中的空白。该手术是在医院心脏中心张钲主任带领下,由心内科CCU主任白明完成。准分子激光消融术是欧美等国家常规使用的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手段,其直接碎化板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疑难病变的处理。该技术目前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正式被引进临床,该项技术尤其是对钙化病变、支架内再...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外科手术,成功治愈罹患罕见先天性复杂变异胸主动脉瘤的伍先生。患者今天康复出院。伍先生今年42岁,一年前开始反复出现活动后的胸闷胸痛。在中山医院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胸主动脉畸形,确诊为罕见的胸主动脉Kommerell憩室(科梅内尔憩室)。胸部 CT 扫描显示其为右位主动脉弓,左右锁骨下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别自主动脉弓部发出,主动脉弓降部瘤样扩张,即Ko...
2014年3月28日,《Biomaterials》公布了该杂志评选的2013年度图片(Images of the Year),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蒋欣泉教授领衔的口腔修复/再生医学团队的研究成果“新型种植体诱导新骨形成的序贯荧光标记图片”入选其中。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等资助下,口腔修复/再生医学团队提出了使用微纳结构与生命元素协同促进种植体骨结合...
近年来,光电子学、生物医学以及纳米技术各自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为它们之间交叉领域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将光电子学与纳米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纳米结构中光信号的产生、探测、操纵和控制,并且在通信、传感以及信号处理等应用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光电子学与纳米技术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为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基础研究的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于2011年12月19-20日召开“纳米生物医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