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细胞学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细胞学相关记录312条 . 查询时间(2.109 秒)
像人类一样,植物也需要面对来自周围的各种威胁,会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攻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复杂且巧妙的机制来感知来自病原体的威胁,并产生相应的防御反应,从而阻止或消除病原体的入侵。那么,植物是如何感知这些攻击呢?研究人员发现,植物能够通过细胞膜发现潜在攻击者,并发出“警报”。这些“警报”会传递给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最终到达存储遗传物质的细胞核,调节植物抗病基因表达。
植物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的基础,也需要面对来自周围的各种威胁,会受到包括植物病原体(例如病毒和细菌)的攻击。植物需要细胞膜感知特定的分子以了解潜在攻击者的存在,并发出“警报”。尽管对于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但迄今为止,这种“警报”信息如何在细胞内传递尚不完全清楚。植物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的基础,也需要面对来自周围的各种威胁,会受到包括植物病原体(例如病毒和细菌)的攻击。植物需要细胞膜感知特定的分子以...
2020年8月24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Rosa Lozano-Duran研究组题为“A defence pathway linking plasma membrane and chloroplasts and co-opted by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文章揭示了植物中存在一条连接细胞膜和叶绿体的重要抗病信号...
2020年8月17日晚23时,植物学期刊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陈春丽副教授课题组与日本国立基础生物学研究所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标题为“DNA damage triggers reprogramming of differentiated cells into stem cells in Physcomitrella”。该研究发现,在早...
虽然不能像动物一样移动和躲避危险,但是为了更好地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植物“修炼”出了复杂而有序的技能来精准指挥其基因发挥作用。记者16日从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获悉,该院李庆顺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近日在国际期刊《基因组研究》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加工过程中隐藏着一个“信号灯”,通过“信号灯”可有效调控这一加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让植物更好地生长和适应恶劣的环境。
近日,我校环境与生态学院李庆顺教授课题组与其合作者的一项研究发现了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隐藏“开关”,通过这个“开关”,可以有效调控这一加工过程的质量和效率。通俗地说,基因表达是将指将DNA这个“法典”编码的指令转换成蛋白质的过程。这期间有许多重要步骤需要完成,打个形象的比喻,当一条指令从DNA“法典”抄录出来后,要由“信使RNA”来进行指令信息的传递,而这条信息的完整性还有赖于对...
2020年8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Developmental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佳伟研究组的研究论文。体细胞胚发生是指植物体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再生为胚胎并进而发育成为独立个体的过程。它是现今创制转基因作物的主要方式。体细胞胚发生的分子机理是《科学》评选的全世界最前沿125个科学问题之一,对于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先前研究表明,高浓度生长素...
自然界存在非常多的微生物,但是对于特定的寄主而言,只有极少量的微生物进化成为了致病菌并对寄主进行侵染。揭示这些病原微生物侵染植物的机制对于生产上防控这些微生物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生物互作卓越中心刘俊研究员团队发现丁香假单胞菌和稻瘟菌侵染植物的新机制,并详细解析了它们的作用途径。 病菌在侵染的过程中会激发植物的免疫响应,其原因是病菌的保守物质被植物细胞膜上的免疫受体识别。这些物质是病菌生长所必须的...
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抑制病原的侵染。近日,生物互作卓越中心周俭民研究员团队在植物免疫机制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次生代谢物在植物抵御病原侵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发现的植物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但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匮乏。对植物抗菌代谢物活性的认知主要基于多数抗菌代谢物在体外具有杀菌或抑菌的活性,但不加选择地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有益微生物显然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
2020年 7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姜卫红研究组题为“Developing an endogenous quorum-sensing based CRISPRi circuit for autonomous and tunable dynamic regulation of multiple targets i...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翟继先团队在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题为“新生RNA的转录后剪切有助于植物广泛保留内含子”(“Post-transcriptional splicing of nascent RNA contributes to widespread intron retention in pla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Nanopore测序技术开发了一套针对染色质结...
十二载蓬勃成长,十二分欣喜收获。据2020年6月29日公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显示,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与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SCI影响因子突破12分,上升为12.084,最新的5年影响因子为12.744,在植物科学领域研究类期刊中稳居第2,连续9年在亚洲同领域期刊中排名第一,连续4年超过美...
中科院植物所林荣呈研究组长期开展光信号转导机制的相关研究。研究人员对水稻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LIKE,OsPIL)的功能和分子机理展开研究,发现分别过量表达6个OsPILs基因(OsPIL11-16)均能促进黑暗下水稻中胚轴的伸长,其中OsPIL14表现最为明显。而赤霉素信号转导核心抑制因子DELLA蛋白(SLENDER RICE1,SL...
高等植物进化出能长距离运输水和矿质营养的导管结构,这为植物向陆地扩张以及繁荣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木质部导管是由一系列两端穿孔的导管分子死细胞相互连接而成的连续管状结构。一般认为导管分子是从管胞进化而来,这两类细胞合称为管状分子(tracheary element, TE),它的分化过程受到严格的时空调控。目前的研究表明木质部细胞的分化命运是由一些主导的转录因子(主要是NAC家族转录因子)和次级转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的分布模式在高盐胁迫处理下会迅速发生改变,从地上组织向地下根中积累。并且过表达AGO2基因可激活细胞分裂素转运基因BG3,模拟盐胁迫状态下的细胞分裂素分布模式,从而同时提高水稻产量和抗盐性。相关研究成果最近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植物细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