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科学技术相关记录5569条 . 查询时间(2.514 秒)
近日,扬子石化循环水排污水处理及节水减排项目的1200吨/小时污水回用装置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工业水,实现一次开车成功。
2023年,中国石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厕所粪污是恶臭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粪污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释放出包括NH3、H2S等在内的大量恶臭气体,一方面降低了如厕过程的舒适度,另一方面散逸出的臭气也会对周围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通过原位生物控制技术来降低粪污恶臭气体的释放,是改善如厕环境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塑料循环利用问题是全球瞩目的环境和资源焦点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共同提出了《关于出台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同级循环利用政策的建议》。
岩石中化石有机碳的风化被认为是地质时间尺度上的重要碳源,对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颇具影响。然而,如何示踪化石有机碳风化颇有挑战性。近日,铼被提出可以示踪化石有机碳的风化:当化石有机碳被剥蚀暴露发生风化时,与有机碳络合的铼会同时被氧化释放进入水体中,因而通过测量河水的铼含量可估算流域化石有机碳风化通量。然而,岩石中铼的来源、风化过程中的活动性及其与化石有机碳风化的关系尚不清楚,需要更多研究来验证其示踪...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最为宝贵的土地资源,由于其地势平坦,易于耕作,有着比黄土高原其他地区更为优越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因此一直是黄土高原最为重要的农业产区。董志塬和洛川塬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的两个塬面,分别支撑甘肃陇东地区粮食生产和陕北地区苹果的生产。近30年来,大规模的城镇建设和农业发展带来的沟道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董志塬和洛川塬沟道侵蚀剧烈,塬面破碎化加剧,部分地段甚至已将塬区瓦解。交通道路...
2024年3月5日,湖北省科协公布“2023年度湖北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研究员团队的成果“控制蓝藻水华的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及其成功应用”榜上有名。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在2024年3月5日公布了2022年年度审稿人奖,从近7350名审稿人中评选出了8位超级审稿人奖(Super Reviewer Award)。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祝凌燕教授荣获此殊荣,祝贺祝院长。
近日,由中国林学会组织开展的第13届梁希优秀学子奖评选结果揭晓,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浩年喜获该奖项。李浩年是本届评选中获奖的70名学生之一,也是自治区唯一获得此奖项的学生。
2024年3月6日上午,应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柏林工业大学教授南京工业大学荣誉教授Sven-Uwe Geissen来南京工业大学做学术报告。环境学院领导班子、专业课老师以及学院学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国合处副处长张永军教授主持。张永军教授首先对Sven-Uwe Geissen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Sven-Uwe Geissen教授的学术经历和在水污染控制理论创新及工程...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生物质增值利用技术与装备团队袁巧霞教授课题组在环境学科领域学术期刊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Biotransformation of Pb and As from sewage sludge and food waste by black soldier fly larvae: migration mechanism of bacterial commu...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对粮食的需求,过量的化肥被施加到生态系统中,这引起了土壤酸化、水体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用环境友好型的生物肥料和有机肥代替化肥,不仅能提高土壤氮素养分的有效性,还能减少过量化肥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A)是生物肥料的典型代表,已有研究表明施加BA能增加土壤氮素养分有效性,但BA通过改变...
近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批准发布了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制修订的4项地方标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1996-202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1995-2024》《煤质活性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819-2024》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64/T702-2024),将于2024年5月4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区在生态环境领域首次发布地方标准最多的一...
微塑料是指尺寸小于5mm的塑料颗粒,广泛存在于河湖、海洋、耕地等水土介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均存在潜在风险。因此,识别环境微塑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探明不同介质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与迁移转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卢宏玮研究团队基于多年青藏高原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结果,辅以平原流域平行实验,建立了水体微塑料丰度标准化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与全球水体微塑料的空间分布特征、驱动因素、主...
近日,由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生态文化研究所所长徐达副教授和国家高端智库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倪好研究员共同撰写的全英文理论文章《从“美丽浙江”到“美丽中国”》刊发在中国农网国际版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