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反应工程”相关记录1457条 . 查询时间(2.484 秒)
催化剂北京奥达与北化院联合课题获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中国石化 中华环保联合会 科技进步奖
2025/5/13
近日,催化剂北京奥达分公司携手北京化工研究院共同研究的课题——聚烯烃催化剂废酸渣减量化技术开发,获2024年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5年5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计算和数据驱动催化研究组(511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甲烷及衍生物催化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9组)焦峰研究员团队、碳基能源催化转化研究组(522组)潘秀莲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催化剂理性设计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机器学习和反应相图分析,揭示了氧化物-分子筛(OXZEO®)双功能催化剂直接转化合成气的催化机...

中国科学院催化剂烧结机制研究取得进展(图)
催化剂 纳米 颗粒
2025/5/8
负载型金属纳米颗粒的烧结是材料与催化科学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化工过程中催化剂失活的主要诱因。传统理论认为,这一烧结行为主要通过基底传质介导的两种经典机制进行——奥斯特瓦尔德熟化(OR)或颗粒迁移融合(PMC)。尽管借助环境透射电镜等原位表征技术,科研人员已在低压条件(≤1 bar)下验证了上述烧结机制,但在工业催化普遍存在的高温高压极端工况中,其动态演化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深入探究苛刻工况下催化剂的...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在电解水析氢催化剂方向取得进展(图)
能源 电解 催化剂
2025/5/8
开发高效水电解析氢催化剂是突破制氢成本瓶颈、加速氢能经济规模化落地的核心路径。异质界面工程可通过电荷重排优化中间体吸附能提升析氢(HER)性能,但三相体系中组分协同机制与“组分界面-性能”构效关系仍不明确,且异质结微观结构的电荷转移与物质传递协同优化策略亟待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福大鲍晓军/朱海波团队与合作者在丙烷脱氢催化剂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图)
鲍晓军 朱海波 催化剂 分子
2025/5/12
福州大学化工学院、氟氮化工新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鲍晓军教授、朱海波教授课题组与清源创新实验室、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等单位在“丙烷脱氢催化剂”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2025年4月10日,课题组与相关合作单位在顶级期刊Science上以“first release”形式发表了一篇题为“A self-regenerating Pt/Ge-MFI ze...

2025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反应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周传耀研究员联合河南大学闻波教授、普林斯顿大学Annabella Selloni教授等理论团队,从电子结构层面分辨了金红石二氧化钛(R-TiO2(011))表面和体相Ti3+缺陷。

中国科学院研究建立电催化环境下铜基催化剂结构重构模拟新方法(图)
催化 环境 结构
2025/4/24
金属铜因具有将二氧化碳还原生成多碳产物的特性,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eCO2RR)的产物选择性、铜基催化剂稳定性及能源效率等问题是制约其工业化应用的核心瓶颈。实验结果表明,铜基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条件下易发生变化,影响其催化机理和反应活性。因此,深入解析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变化特性,并研究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对催化剂理性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

中国科学院二氧化碳电合成多碳产物研究获进展(图)
合成 催化剂 活性
2025/4/17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被视为实现高质量“碳循环”的关键路径。其中,将CO2高效转化为含两个碳原子以上(C2+)的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经济价值。然而,现有Cu基催化剂面临高电流密度下传质受限导致活性下降以及催化层电解液“水淹效应”导致活性位点稳定性骤降两个难题。如何突破活性与传质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领域的瓶颈。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构建出氮化碳负载铜原子簇催化剂(图)
原子 催化剂 金属
2025/4/17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基于少原子团簇催化剂精准可控的结构与金属聚集效应等优势,通过原子级活性位点的设计与多原子协同作用的调控,构建出氮化碳负载铜原子簇催化剂(Cu3/CN)。这一催化剂在苯选择氧化制苯酚反应中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中国科学院广州健康院科学家发现线粒体应激调控干细胞命运的“线粒体遇见”mtMET新模式(图)
细胞 蛋白 反应
2025/4/13
2025年4月9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应仲富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inhibits pluripotency acquisition and mesenchymal-to-epithelial transition in somati...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2R被内源性配体LTD4激活的结构基础(图)
结构 蛋白 反应
2025/4/1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尹万超团队联合临港实验室蒋轶团队、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团队,揭示了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CysLT2R与内源性配体LTD4的特异性结合模式,并在分子层面阐述了受体激活机制,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结构基础,有望推动靶向CysLT2R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

中国科学院研究开发出合成氨的高效氰胺金属化合物电催化剂(图)
合成 金属 催化剂
2025/4/12
金属氰胺化合物是有机-无机复合化合物体系。相比于O2−无机阴离子,准线型[NCN]2−作为有机阴离子功能基元,增加了金属氰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空旷度;长链结构的[NCN]2−能够调控金属位点电子离域性和配位环境。因此,金属氰胺化合物的这一特定结构可能出现氧化物中未观察到的独特电化学性质。这一特点可激发新的研究方向,并可为未来的电催化系统开发性能优越的新型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开发出合成氨的高效氰胺金属化合物电催化剂(图)
合成 金属 催化剂
2025/4/13
金属氰胺化合物是一类有机-无机复合化合物体系。相比于O2−无机阴离子,准线型的[NCN]2−作为一种有机阴离子功能基元,增加了金属氰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空旷度,且长链结构的[NCN]2−能够调控金属位点电子离域性和配位环境。因此,金属氰胺化合物的这种特定结构可能出现氧化物中未观察到的独特电化学性质,这一特点可能会激发新的研究方向,也可以为未来的电催化系统开发性能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制备原子级分散的金属氢化物材料用于烷基芳烃氘代反应(图)
原子 金属 材料 反应
2025/4/12
2025年4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氢化物能源化学研究中心(DNL1901组)陈萍研究员、郭建平研究员团队联合甬江实验室常菲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饶立副教授,制备出原子级分散的负载型氢化钡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实现高效催化甲苯及衍生物的氢氘同位素交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