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无机化学工程 >>> 酸碱盐工程技术 硅酸盐工程技术 放射化工 化肥工程技术 化学冶金 无机化学工程其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无机化学工程相关记录136条 . 查询时间(2.348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发布材料科学与工程大模型MatMind。该模型旨在解决材料研发中的三大挑战:构效关系与制备工艺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计算与制备的脱节以及跨学科协作不足。该模型融合多尺度数据与跨领域知识,结合AI技术与自主实验迭代,推动计算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并促进跨学科协作,为材料研发提供精准支持。该大模型核心开发人员为刘建军研究员团队。
激光晶体材料是激光技术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之一,其光谱性能由激活离子及基质晶体格位结构决定。长期以来,激光晶体材料的创制遵循激活离子与基质晶体“交叉组合”的发展模式,并由此产生了数百种激光晶体。然而,依靠这种模式所能获得的晶体总量有限,无法满足前沿激光技术发展对激光晶体不断提出的新需求。因此,激光晶体材料迫切需要开拓新的发展模式,为激光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
致伸缩效应是材料在光照下产生非热形变的现象,能够将光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在光机电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目前研究人员已在半导体、铁电材料、液晶高分子及杂化钙钛矿等多种体系中观察到该效应,但不同材料的机理和性能差异显著。迄今为止,多数无机固体材料的光致伸缩强度普遍低于0.01%,相较铁电材料的电致应变(>0.1%)存在数量级差距,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开发高性能无机光致伸缩材料,成为该领域长期以来的核...
为满足春耕肥料供应,当前,扬子石化全力组织生产,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月产硫酸铵1000吨,确保优质氮肥及时用于农业生产。
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风化行为与其B同位素组成(δ11B)存在显著差异。硼同位素(δ11B)是示踪大陆硅酸盐岩风化的潜在指标,但其应用受限于分馏机制的复杂性。传统理论认为,河水δ11B与大陆硅酸盐岩风化呈负相关,但不同气候区实测数据的矛盾使该假说存疑,需要更多数据来验证其示踪硅酸盐岩风化的普遍性和稳健性。
为落实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做好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及时跟进和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改革趋势,2025年1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召开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上海硅酸盐所所长苏良碧,副所长史迅,基础科研处副处长沈沪江参会。东华大学教授江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晓宇应邀作报告。研究所150余名科研人员等参加会议。会议...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杨越超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Self-repairing bio-based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 for enhanced quality and nutri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reveal their healing m...
2024年11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全国18个省份开展的34个马铃薯试验/示范区迎来收获,推动全国马铃薯增产增收增效。测产结果显示,采用养分专家系统(NE:Nutrient Expert)智能化施肥技术,并集成当地高产品种、配施有机肥和生物菌剂等技术形成的马铃薯综合养分管理技术模式,全国平均产量提高8.2%,每亩收益增加约400元,节省20%的氮肥投入。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全球滨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临的重大挑战,不仅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还威胁粮食安全。我国滨海、东北、西北地区存在大量的盐碱地,准确掌握土壤盐分及地力分布、作物类型及长势对于盐碱地综合利用至关重要。近五年来,孙志刚研究团队聚焦盐碱地空天地监测及其数字化应用,在黄河三角洲及相关区域展开了系列创新研究,深入研究盐碱土壤盐分养分与盐碱地作物参数的定量反演原理与方法,发展盐碱地“空–天–地”多尺...
碳酸盐岩风化对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影响着102至104年地球短时间尺度的碳循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水文事件频发。而这些事件尤其在构造侵蚀剧烈的地区如何影响碳酸盐岩风化及其碳收支尚不明晰。
由于快速溶解动力学,碳酸盐岩风化对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对短时间尺度(102至104年)的碳循环起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水文事件频发,但这些事件如何影响碳酸盐岩风化及其碳收支尚不明确,尤其是在构造侵蚀剧烈的地区。
细胞膜是保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结构元件;同时,细胞膜阻断了物质在细胞内外的自由交换。定位于细胞膜中的膜蛋白包括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等可以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至关重要。然而,关于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输运诸如驱动力,选择性和动力学过程等关键问题仍然有待研究和探索。
粉尘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对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演变产生深远影响。新生代以来,亚洲内陆地区干旱化使其成为重要的粉尘源区。大量粉尘经大气传输搬运并沉降至我国东部湿润地区以及北太平洋海域,通过增强陆表化学风化过程的“风化度效应”和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铁肥效应”消耗大气CO2,增强了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功能。因此,识别和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粉尘活动历史对于理解粉尘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院士团队采用大规模调查和生物标志物等分析方法,首次量化了盐碱地开垦对表层土壤碳储量提升的作用并阐明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碳在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中分配积累的贡献。相关研究成果以“Saline–alkali land reclamation boosts topsoil carbon storage by preferentially accumulat...
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水稻的生产关系全球粮食安全。理论上,水稻田施用硅酸盐矿物粉末增强风化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土壤固碳。针对水稻田施用硅酸盐矿物粉末的研究仅有三个盆栽试验,而在水稻田的实际增产和增汇效果还缺少野外大田尺度的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