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仪器及技术”相关记录1499条 . 查询时间(3.173 秒)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在蛋白纳米笼嵌套组装及通透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病毒 蛋白 纳米
2025/4/13
2025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李峰团队与深圳理工大学张先恩团队、南京邮电大学范曲立团队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发表了一项题为“Assembly of Matryoshka-Type Protein Nanocages for Compartmentalized Oxygen Sensing”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实现了双层蛋白纳米笼(Protein nanocage,...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构建近全球地表太阳辐射高精度监测系统(图)
太阳 辐射 监测系统
2025/4/13
2025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胡斯勒图和石崇等,联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日本东海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千叶大学、法国里尔大学、英国气象局等科研人员,构建了基于国际上最新一代地球静止卫星的多星组网地表太阳辐射观测(GSNO)系统,建立了多源异构卫星观测遥感模型,实现了近全球尺度地表太阳辐射最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能力,并同步提...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生物型核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图)
核磁共振 成像 纳米
2025/4/13
2025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俊峰团队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磁性测量系统,构建了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肝纤维高效诊断的生物型核磁共振成像(MRI)纳米探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准一维晶格中的平带和关联电子态(图)
电子 器件 纳米
2025/3/26
平带材料由于电子的能量不随动量变化而备受关注,这种特殊的色散关系导致了高度简并的态密度和电子动能的淬灭。这些独特的电子结构引发了一系列由电子关联效应驱动的物理现象,例如高温超导、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和维格纳晶格等。迄今为止,仅有少数二维体系被证实具有平带,包括笼目晶格和莫尔体系。由于器件小型化的趋势,一维材料(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带)在近几十年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一维材料中是否存在结构阻挫导致的...

2025年3月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分子探针与荧光成像研究组(1818组)徐兆超研究员团队发展双色单分子闪烁比率成像技术(2C-SMBR),在单溶酶体水平同步实现纳米级结构成像与腔内pH准确定量。

中国科学院新型手性结构色材料研究取得进展(图)
结构 材料 纳米
2025/3/24
2025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明珠课题组和复旦大学教授石磊课题组合作,在新型手性结构色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发现了基于聚合物材料的微半球具有宽带可调和多重偏振态可调的手性结构色,解决了传统手性结构色材料依赖特殊的成分、精细的纳米结构和单一的偏振调制等问题,有望在立体显示、生物传感、量子通信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得到应用。

福建物构所锆基金属有机笼细胞摄取效率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金属 有机 细胞 纳米
2025/3/6
纳米级分子材料作为化学结构明确、均匀性优异的新兴化合物体系,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锆基金属有机笼(Zr-MOCs)凭借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可修饰性,在催化、分子识别等领域备受关注。然而,Zr-MOCs较差的水溶性和细胞摄取效率严重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发展,如何精准调控其亲水-亲脂平衡以实现高效细胞递送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挑战。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案例入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24年度优秀使用案例库(图)
仪器仪表 案例库 红外光谱 饲用鸡油
2025/3/21

2025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詹高磊研究员与合作者在纯有机框架莫尔异质结制备中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直接通过单体缩聚制备大面积转角一致的共价有机框架(COF)莫尔超晶格。相关成果以Moiré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superlattices为题,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纳米马达靶向抗肿瘤药物研究获新进展(图)
纳米 肿瘤治疗 细胞
2025/2/22
2025年来,针对抗肿瘤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大、药效不理想和递送靶向性弱等问题,纳米马达靶向抗肿瘤药物已成为药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H₂S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在炎症调控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图)
卫星 X射线 辐射
2025/2/22
2024年5月27日,“天关”卫星搭载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在邻近星系即小麦哲伦云内,捕捉到来自一对罕见天体的短暂且高能量的X射线辐射事件,并利用搭载的后随X射线望远镜进行定向观测,获取了源爆发期间更详细的X射线信息。这一发现为探索大质量恒星的相互作用与演化开辟了新途径,印证了“天关”卫星在捕捉宇宙中转瞬即逝的新型X射线源方面的能力。2月19日,这一成果作为欧洲航天局首篇基于“天关”卫星数据主导的论...

发光金纳米颗粒(Luminescent gold nanoparticles, L-AuNPs)是2025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纳米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和广泛的生物学应用潜能。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降雨强研究组在前期发展高效光化学合成策略的基础上(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 2024, 7:152; ZL202311725770...

2025年2月14日,重庆研究院在固态纳米孔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系列关键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Chem. Eng. J.》《Talanta》《Adv. Colloid Interf. Sci.》等国际学术期刊。在整合素研究中,利用纳米孔传感器首次实现了对整合素单分子构象的表征和调控。发现整合素αLβ2在纳米孔中存在两种转运取向,αVβ3则为单一取向,且二者在250 mV时出现转运转变阈值。同时,二价金...

中国科学院广州健康院破解细胞凋亡新机制(图)
细胞 蛋白 辐射 损伤
2025/2/19
2025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员孙益嵘团队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期刊发表题为“STING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PAR to promote apoptosis upon acute ionizing radiation-mediated DNA damage”,证实了干扰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