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昆虫形态学”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1.921 秒)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利用创新形态技术填补羽毛演化空白(图)
形态 演化 系统
2025/5/20
羽毛是鸟类征服天空的工具,其功能演化从早期单根细丝状羽毛的保温、隔热、通讯交流、保护色及防水等,逐渐演化为飞羽的空气动力学功能。现代鸟类飞羽具有高效空气动力功能的主要原因在于精密构造——其远端羽小枝腹侧的羽小钩嵌入隔壁羽枝上近端羽小枝背侧的凹槽,形成类似拉链的互锁结构,称为钩槽联锁机制;近端羽小枝末端具有结节,防止羽小钩在受外力时在羽小枝上滑动,称为级联滑锁系统。通过钩槽联锁机制与级联滑锁系统双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面向勐仑中学雨林恢复社团开展活动(图)
勐仑中学 雨林恢复 螳螂
2024/5/1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开展“酷虫世界”研学培训(图)
酷虫世界 研学培训 昆虫
2024/5/11

《细胞》封面文章作者张蔚:揭秘丛林伪装者——蝴蝶拟态的三部曲(图)
细胞 张蔚 丛林伪装者 蝴蝶拟态
2023/12/11
宁波材料所在线虫分类领域取得进展(图)
线虫分类 植物寄生线虫 形态学鉴定
2023/7/13
植物寄生线虫是一种常见低等动物,分布很广,能吸取植物体内营养,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导致植物出现根瘤、根腐、沤根、枯萎黄化、果实长不大等情况,严重危害植物健康以及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海关口岸需要对各种线虫进行形态学鉴定,以防范外来植物病原线虫可能造成的环境受害风险,这对维护国门生物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2022年10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宏宇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以“Compartmentalized PGRP expression along the Dipteran Bactrocera dorsalis gut forms a zone of protection for symbiotic bacteria”为题在Cell Reports发表。...
云南高黎贡山 发现捻翅目昆虫新种
基因起源 捻翅目昆虫 杨氏胡蜂 一类捻翅虫
2022/4/13
记者2022年2月1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研究人员近期在云南高黎贡山发现了一个捻翅目昆虫新种,并将其命名为杨氏胡蜂(虫扇)。

研究揭秘一亿年前介形虫有性生殖行为(图)
一亿年前 介形虫 有性生殖行为
2020/9/17
近期,来自中国、德国、英国的研究团队发现,介形虫利用巨型精子进行有性生殖的行为在一亿年前就已存在,同时该结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动物精子记录提前了至少5000万年。相关研究成果9月16日作为封面论文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介形虫是一种具双瓣壳的水生微型甲壳类动物,大小通常为1毫米左右。自奥陶纪以来,介形虫化石就是地质记录中最丰富的节肢动物化石之一。然而,绝大多数介形虫化石只保存有钙化的壳,...
闪亮的壳 甲虫的“迷彩”
壳 甲虫 迷彩 伪装
2020/2/13
提到“伪装”这个词,你可能不会想到一只闪闪发光的蓝绿色虫子会被误认为一枚别致的胸针,但研究人员近日报告说,美丽的壳是吉丁虫令人惊讶的完美伪装。

蝴蝶因其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自达尔文时代就作为研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类群之一,近几年更被认为是研究形态遗传、进化和发育的理想模型,已成为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凤蝶科是具有重要进化地位的蝴蝶支系,因其丰富的色彩和形态等多样性更是昆虫生态与进化研究的主题。

交配繁殖是绝大多数有性繁殖动物(不包括体外受精动物)能够长期生存与繁衍的前提,而在这些动物中,如果交配器官——阳茎退化或消失,但又能够保持交配繁衍的物种生物学功能,是我们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的一个相互对立、又非常矛盾的科学问题。这一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物种分化与生殖隔离的本质,理解物种多样性形成与形态多样性进化的机制与模式,为经典的“锁钥理论”提供新的支持。该研究组选择黄隐...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4人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西安交通大学 2018年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名单
2018/12/13
科睿唯安(Clarivate)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西安交大共4名教授入选。其中,能动学院郭烈锦院士、理学院丁书江教授、材料学院马伟教授三人入选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人居学院程海教授入选地球科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