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微生物学”相关记录2288条 . 查询时间(18.479 秒)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锡辉教授团队朱玲芳副教授在《Current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of an antifungal pathway in 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by chitin-receptor mediated fungal recogni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新颖的细菌感知真菌信号机制,表明细菌能够通...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沈锡辉教授团队和韦革宏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了题为“A dual-targeting T6SS DNase drives bacterial antagonism and eukaryotic apoptosis via the cGAS-STING-TNF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细菌VI型分泌系统(T6SS)分泌的跨界效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揭示厌氧细菌利用黄铁矿结构铁的分子机制(图)
细菌 结构 分子机制
2025/5/10
铁是所有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尤其在生物光合作用与硫氧化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在元古代海洋可溶性铁极度匮乏的硫化环境中,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硫氧化细菌能够大量繁衍并产生丰富的生物标志物,这一矛盾是地球科学领域未解决的谜题。传统观点认为,缺氧硫化环境中最主要的铁矿物—黄铁矿(FeS2)在低温缺氧条件下极为稳定,难以释放生物可利用的铁,光合硫氧化细菌能否直接利用这种铁源及其所采取的分子机制仍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振宏教授课题组在死木分解过程中元素释放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图)
死木分解 元素释放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人工林 木栖真菌
2025/5/1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代表团访问巴西(图)
中国科学院 微生物 巴西 耐药
2025/4/21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开放微生物菌种资源库查询端口,促进科技共享与创新(图)
微生物 菌种资源库 查询端口
2025/4/17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晓团队发表关于真菌抗病毒防御系统的评述文章(图)
刘晓 真菌 病毒 系统
2025/4/19
2025年4月15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晓团队在Cell Host & Microbe发表题为“Emerging antiviral defense systems in fungi”的论文, 评述了真菌抗病毒防御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剖析了丝状真菌主要抗病毒防御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内在关联。

异养植物是植物中的“异类”,通过摄取其他生物体的营养为生。特殊的营养方式和种间互作关系使异养植物备受进化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领域关注。依据寄主的不同,异养植物可进一步分为寄生植物和真菌异养植物。已有研究表明,异养性的出现引起质体基因组相似的演化趋势,包括基因组收缩和基因丢失,但对于同样起源于内共生体的线粒体,其基因组水平的变化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中荷生物质经济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图)
荷兰 生物质经济
2025/5/1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程团队在盐碱地微生物生态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图)
高程 生态 细菌 群落
2025/4/19
全球盐碱化土壤面积现已超10亿公顷,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环境适应机制研究对盐碱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程团队系统研究了农田与盐碱荒地生态系统中两类关键微生物类群——共生型丛枝菌根真菌(AMF)与自由生活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为制定基于微生物调控的盐碱地修复策略提供参考。

高黎贡山位于滇西中缅边境,是中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作为生态系统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大型真菌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因真菌家底不清,严重阻碍了该区生物多样性的全面有效保护。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红树林真菌来源骨架新颖的杂源甾体和苯并呋喃类抗生素获新进展(图)
真菌 生态系统 发酵
2025/4/13
2025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研究员刘永宏团队在红树林真菌来源次级代谢产物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Organic Letter(有机化学通讯)和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有机化学前沿,封面文章)。两篇论文分别报道了来源于一株红树林包围漆斑菌中的杂源甾体新骨架和苯并呋喃类抗生素。

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所科研团队揭示真菌甾醇合成调控新机制(图)
真菌 合成 细胞
2025/4/7
麦角甾醇是真菌细胞膜的核心组分,在真菌生长、发育、胁迫适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控甾醇的合成是真菌维持体内甾醇稳态的重要方式。当甾醇合成受抑制后,真菌会改变系列甾醇合成基因的表达,减轻抑制所带来的细胞损伤,这是真菌耐受低氧、唑类抗真菌药物等胁迫的基础。以往研究表明,无论哪一甾醇合成步骤受抑制,酿酒酵母等真菌都是通过终产物麦角甾醇的反馈调控来全局性控制甾醇合成。但李少杰团队的前期研究表明在一些真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刘晓团队揭示生物钟调控病原真菌致病机制(图)
刘晓 真菌 代谢 分子
2025/4/19
2025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晓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Circadian clock is critical for fungal pathogenesis by regulating zinc starvation response and secondary metabolis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明了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的内源性生物钟,并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