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地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地理学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1.593 秒)
土壤分析是对土壤的组成分和(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的定性、定量测定,是进行土壤生成发育、肥力演变、土壤资源评价、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环境科学中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
针对实施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的新形势,紧扣乡村振兴需求与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统一目标,村镇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评价研究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成为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关注的焦点。
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已有研究揭示出生物多样性具有纬度、海拔等梯度和热点/贫瘠区域差异等地理格局。相较于陆生生物,当前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及其形成机制认识有限。由于湿地的水陆过渡性和非地带性特征,湿地生物多样性地理格局受到特别关注,但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鱼类,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最为贫乏。
物种在山体垂直带的分布格局、控制因子和维持机制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山地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多为高等植物和动物,土壤生物地理格局研究相对较少,土壤动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异很少涉及。随着土壤动物生态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在山地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格局特征和演替规律得到重点关注。长白山是亚欧大陆北部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综合体之一,具有典型的温带垂直地带性自然景观。气候变化下长白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格局正...
从微进化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内在驱动机制是保护遗传学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其中,对目标物种的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动态评估,及杂交带杂交适合度的分析是该学科研究的重难点。如何恰当的区分种群分化,乃至物种形成是核位点杂交还是环境选择的结果仍是该学科目前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2022年来,随着基于一致性理论的基因流检测模型的兴起与发展,通过整合时间校正的系统发育关系、生态气候因素、形态数据及多种统计学手段...
2022年8月12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资环所微塑料创新团队在国际环境领域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10.753,Q1)上发表了题为“How do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 coated microplastics dynamically affect Cd availability forbid regula...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东营调研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转变育种观念,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
明确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是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重要前提。探讨多重政策驱动下生态保护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影响,对于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地理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研究人员基于多源地理空间数据集和InVEST模型,量化了辽宁省生态系统碳储量、产水量、土壤保持和和生境质量四项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及其变化,对比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特征及差异性,深入探讨...
磷是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限制性养分。在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很大一部分土壤磷以矿物结合态的无机磷存在(钙质土壤高达全磷的75%),很难被植物直接利用,但仍是重要的土壤储积磷库。在全球氮沉降增加与降水格局发生变化背景下,该储积磷库的活化对于缓解植物磷素限制具至关重要的作用。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土壤化学组研究团队以不同利用历史的北方半干旱草地为研究对象,将矿物结合态无机磷划分为低活性无机磷组分(主要被...
东北黑土区为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其不仅对维持农田土壤肥力具有重要贡献,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多年来高强度的开垦、不合理的耕作、严重的土壤侵蚀以及气候变化等共同因素造成了土壤有机质的下降和土壤质量的退化。因此,摸清土壤碳储量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黑土农田土壤固碳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9月14-18日,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2018年联合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农业大学举行。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共有6名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我校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王振华教授团队,针对干旱绿洲区长期滴灌棉田残膜“白色污染”问题,在最早应用膜下滴灌技术的兵团第八师121团开展了系统的定点研究监测工作。通过对膜下滴灌连续应用5—19年的6个不同膜下滴灌年限棉田土壤残膜的研究,采用时空变异法系统揭示了长期连作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残膜分布规律及累积特性。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李光玉研究员带领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破译鹿科动物全基因组序列。驯鹿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不仅为研究人员从基因组水平挖掘驯鹿生长、代谢和抗寒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导,而且为驯鹿驯化历史、基因组演化、群体遗传及鹿类动物的进化等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1日在线发表在《GigaScience》上。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朱青课题组采用7种随机组合采样方案,在每个采样方案下逐渐减少样本大小(每个样本大小重采样3000次),用于揭示坡面平均土壤含水量预测,以及土壤水分含量与环境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的不确定性(采用相对偏差:relative error, RE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来描述)。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的不确定性随着采样大小的增加而降低。在全...
通过地表古温度的重建来恢复古高度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内容,其中基于土壤细菌的支链四醚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构建的MBT′-CBT温标在这方面已经得到初步的检验和应用。但除了这个温标本身还有待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之外,还有一个少有人注意和尚待澄清的现象,那就是目前文献中由世界多个山脉现代土壤MBT′-CBT指标得出的温度高程递减率 (TLR) 普遍低于实测值。TLR的数据关系到古高度重建的准确性,因而澄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