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相关记录2440条 . 查询时间(2.834 秒)
生生不息又一年,乙巳蛇年如约而至。在万家团聚欢度佳节的时刻,为保障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作为“国家人”,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科研和后勤保障一线,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空间基准科技事业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年一度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RAS)奖项于近期揭晓。上海天文台刘阔研究员和陈偲源副研究员所在的欧洲脉冲星计时阵团队,因在探测和研究纳赫兹引力波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荣获2025年团队成就奖(Group Achievement Award)。
2025年1月24日,基于“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EP)观测数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的科研人员发现1例来自宇宙早期的伽马射线暴。这一爆发事件的发现,标志着人类首次探测到来自宇宙早期爆发的软X射线信号。这丰富了人类对宇宙早期伽马射线暴的认识,更为探索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天关”卫星开启了一扇探索遥远宇宙的新窗口,有望让我们以全新视角观察宇宙中最遥远的爆发现象。距发射后仅三...
2025年1月23日13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星座第四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展开,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年1月17日12时07分,中高层大气临边探测遥感卫星——“天路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室研制的多普勒差分风成像仪(DWI)是“天路一号”搭载的三台有效载荷之一,该载荷是我国首个中高层大气矢量风场探测载荷,也是国际上首个双视场耦合共用干涉仪的多普勒差分干涉体制测风载荷。
面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授时的重大需求,依托国家标准时间UTC(NTSC)“北斗/GNSS时间监测评估系统”常规化地应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运行维护,定期提供北斗授时性能监测数据,支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性能优化。202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精度(协调世界时偏差误差,英文缩写UTCOE)为4.9ns (95%)(如图1所示),相比2023年的14.1ns有大幅提升,北斗授时性能...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4年12月30日,在即将迎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后续将根据实施进展情况按年度例行发布。
2024年12月30日,在即将迎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后续将根据实施进展情况按年度例行发布。
2024年12月4日,国家授时中心1.05米激光测距望远镜升级改造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家授时中心骊山天文观测站建设了一架口径为1.05米的反射式天文光学望远镜。考虑到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任务的需求,国家授时中心决定将1.05米望远镜提升改造成具有激光测距观测卫星能力、以及兼有光学CCD成像天文观测、激光时间同步观测和多功能望远镜,使其在深空探测、空间碎片定位、北斗和GNSS以及测地...
2024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徐永生团队在基于卫星观测重构水下三维流场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上。
低轨(LEO)星座具有地面接收信号强度高、几何图形变化快的优势,结合GNSS星座,可向地面用户提供低轨增强PNT(定位、导航、授时)服务。LEO卫星钟差作为LEO增强PNT服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2024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团队实现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并结合最小二乘和多项式曲线拟合的中长期日长变化(LOD)和世界时(UT1-UTC)预报算法。
2024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王晓东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团队研制的新型催化剂成功应用在朱雀二号改进型运载火箭上。 与传统铱基催化剂不同,研究团队潜心攻关近二十年,发展了新一代低成本钌基催化剂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与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了关键单机应用在运载火箭上的云鹊辅助动力系统中。
2024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陈劲松研究员、王靖雯助理研究员,联合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UPM)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等国内外研究机构,在期刊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上发表了题为“Field-scale evaluation of a satellite-based terrestri...
2024年11月30日22时25分,我国首型4米级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新型商业火箭长征十二号的“首秀”,也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以来执行的第一次飞行试验任务,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苑世剑教授团队超低温成形整体箱底技术助力长征十二号火箭实现首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