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性科学 肿瘤学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 生物医学工程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医学相关记录30311条 . 查询时间(2.609 秒)
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包含多种激素分泌细胞类型,且临床表现多样。当前的病理分类系统主要依赖转录因子的表达和激素染色来区分三大垂体瘤谱系,无法充分捕捉各肿瘤谱系内部亚型的异质性。因此,亟需精确识别垂体瘤的分子特征并进行更详细的亚型分类,以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各个亚型发病机制的认知和治疗效果。相比于整体基因表达,基因的可变剪接特征在数量上更为丰富,可以提供转录本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额外...
肾脏是哺乳动物的重要代谢器官。肾脏由肾单位和集合管系统共同组成,在血压调节和尿液生成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肾脏结构异常与先天性畸形和慢性肾病相关。目前,肾脏结构形成过程及分子基础尚不清晰。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肝癌病例的90%以上。HCC 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治疗选择有限,预后较差。目前,HCC 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和系统治疗等。然而,由于 HCC 的高度异质性和复杂的生物学行为,这些治疗方法的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免疫治疗在 HCC...
2025年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与张欣课题组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电子顺磁共振测量技术,研发出新型碳包覆铁酸镍纳米催化剂(NFN@C),并发现NFN@C在抗肿瘤治疗方面的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2025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孟广勋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辰莹课题组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Immunology发表了题为“Short IL-18 generated by caspase-3 cleavage mobilizes NK cells to suppress tumor growth”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肿瘤细胞内由Caspase-...
鼻咽癌是源于鼻咽黏膜的恶性肿瘤。由于鼻咽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尽管放疗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早期患者的生存率,但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仍然受限,并常因局部复发和远程转移导致治疗失败。其中,肿瘤微环境高度乏氧是放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传统方法如高压氧疗法和携氧剂存在局限性。因此,开发高效且精准的放疗增敏策略是鼻咽癌等实体瘤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光电子中心生物医学光学团队在基于微流控CRISPR-Dx的病原体即时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传感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生物传感与生物电子学》上。
铁死亡是一种由脂质过氧化驱动的、铁依赖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响应密切相关。2025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蒋焱熠团队在期刊Oncogene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鳞状细胞癌(SCC)内异常高表达的醛脱氢酶ALDH3A1,通过抵抗铁死亡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皮下成瘤和类器官模型同时验证了ALDH3A1的抑制剂EN40联合铁死亡诱导剂RSL3具有较强的协同...
2025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刘真、孙怡迪与博士朱文成,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生木良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李辰,在《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proteomic landscapes elucidate human preimplantation development and failure的研究论文。
2025年1月22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其中由基因组所(大鹏湾实验室)闫建斌研究员牵头完成的“紫杉醇生物合成”成功入选。据悉,这是中国农科院作为成果第一单位首次荣获该奖项。
2025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司龙龙团队在《自然-微生物学》和《自然-化学生物学》上同期发表了两项成果。该团队聚焦减毒活疫苗研发的关键共性难题,基于团队前期建立的第一代蛋白降解靶向的减毒疫苗技术(PROTAR疫苗技术),在介导病毒蛋白降解的E3泛素连接酶的多样性、病毒蛋白和氨基酸位点的多样性方面,对PROTAR疫苗技术进行优化迭代,分别建立了PROTAR流感疫苗库和第二代...
2025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晶研究组与广东省人民医院教授朱平合作,在《干细胞报告》(Stem 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apture Primed Pluripotency in Guinea Pi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并表征了豚鼠始发态胚胎干细胞系(gpEpiSCs),为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源。
天然来源的活性分子包括来源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天然产物分子和来源于人体的内源物分子。来源于中药的天然产物分子,因化学骨架多样、药理活性广泛、来源丰富等优势,是目前创新药物开发的重要源泉。截止2019年,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在全球的获批新药中占比约23.5%,在小分子新药中占比约33.5%。来源于人体的内源物分子,是调控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是代谢相关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然而,天然来源的活性...
人类早期原肠运动决定了细胞如何精确地迁移、定位和分化,形成正常的多胚层结构及器官系统,因此研究人类早期原肠运动的分子规律,对于理解胚胎发育的基本机制至关重要。原肠运动的分子机制涉及细胞间信号传递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个体发育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深入探讨这些分子规律,能够揭示发育异常和先天性畸形的根源,提升我们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的理解。人类原肠胚形成始于胚胎第14-15天(Carnegi...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30030、82230036)等资助下,浙江大学马欢教授团队在大脑动态“充电供能”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促进神经活动-线粒体DNA转录偶联改善老年小鼠认知(Boosting neuronal activity-driven mitochondrial DNA transcription improves cognition in age...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