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1 共查到“知识要闻 河流与海岸动力学,”相关记录11条 . 查询时间(2.237 秒)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发现水动力营养盐供应控制河流影响边缘海颗粒有机物的构成与活性(图)
动力营养 河流 颗粒有机物 活性
2024/8/11
2024年7月27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袁华茂团队联合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在地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发表了题为“Influence of hydrodynamic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reactivity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in ...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揭示班达海涡动能季节变异规律的动力机制(图)
季节变异规律 动力机制
2023/10/30
2023年9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团队在班达海涡动能季节变异规律及其动力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Deep Sea Research Part II: Topical Studies in Oceanograp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永定河全线通水与河道结冰实现衔接 冰雪一线景象再现
永定河 河道结冰 衔接 冰雪
2022/12/4
2022年12月2日,今冬以来最强寒潮天气来袭,永定河大同、廊坊、天津等区域河道出现结冰现象,预计受冷空气持续影响,永定河全线将陆续结冰,顺利实现永定河全线通水与河道结冰相衔接,再现冰雪一线之景象。截至11月30日,永定河已实现2022年累计全线通水123天,全线有水164天,超额完成全年通水3个月、有水5个月的年度调度目标。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地表复杂性结构对深部研究影响再获新进展(图)
地表复杂性结构 地幔动力学
2022/10/19
地球深部410km和660km间断面作为地幔转换带的上下边界,其准确的起伏与界面阻抗差特征是约束地幔热化学状态(温度、物质成分等)的重要参数,对地幔动力学研究有重要科学意义。PP/SS(地球表面反射波)及其前驱波(地球内部界面反射波)方法(图1),其反射点位置分布可有效采样全球海洋区域,在全球地幔间断面特征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近地表结构可导致该方法中参考震相PP和SS的复杂化,进而造成地幔间断...
2021年1月19日,三亚机场建设有限公司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主持召开了《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及连岛桥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配套数学模型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数模报告》)和《三亚新机场人工岛工程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航评报告》)专家验收会。特邀专家分别来自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天津大学、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海南设计分院。
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四期刊获中国高校期刊奖励
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 四期刊 中国高校 期刊奖励
2018/11/20
2018年11月5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结果。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编辑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被评为“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科技期刊社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创建“名刊强社”为目标,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实施“期...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潮滩动力地貌研究团队在《Geomorphology》发表论文(图)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潮滩动力地貌 Geomorphology 海岸动力学 泥沙运动力学
2018/6/28
近日,我院潮滩动力地貌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Geomorphology》(2017年影响因子2.958)上发表了题为The role of bank collapse on tidal creek ontogeny: A novel process-based model for bank retreat的学术论文,是继该团队在权威刊物《Water Resources Research》和《Jo...
海洋动力过程控制末次冰期北太平洋输出生产力(图)
海洋动力 末次冰期 北太平洋 输出生产力
2017/5/26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海洋、土地和生物圈等地球系统组分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干扰,例如上世纪50年代绿色革命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大气浓度变化速率相比工业化前增加了700倍。而系统性的观测资料只有几十年的积累,限制了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客观认知。因此认识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系统的自然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机理,能为客观评估人类活动对现代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未来趋势预测提供基础参考。海洋生物泵...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生态中心研究员李思悦团队以东南亚最大河流-湄公河为例,揭示了近90年以来河流水体主要离子的相对组成、无机碳和主要离子纵向通量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表征人为活动的Cl、SO4和Na的相对组成翻倍,人为活动及气候变化引起的流量减少导致输送通量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两项成果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北京师范大学 两项成果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6/1/14
201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北京师范大学共有2项成果获奖并受到表彰。北京师范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夏星辉教授主持完成的“流域水沙条件对水质影响过程及机理”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时隔15年后再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该项目针对中国河流高泥沙含量的特点,以中国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研究对...
冰川消融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内陆河流域的主要补给源,开展对冰川物质平衡的研究尤为重要。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冰川物质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表面能量平衡过程的影响,其中太阳辐射为冰川消融提供最主要的能量源。由于冰川反照率决定了冰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因而它是冰川物质平衡模型中的关键性参数。冰川反照率还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区域性气候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到冰面反照率,进而影响到整个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