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物理学”相关记录9994条 . 查询时间(4.969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1/202521110294117.png)
2024年6月8日-6月9日,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在兰州大学隆重举办。本次竞赛共有来自西北地区17所高校的45支队伍、222名学生参加。石河子大学派出无懈可击队、星际航行队和理实队三支代表队参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荣获三个团队一等奖。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2351484.png)
中国科学院大晶粒钙钛矿薄膜助力智能眼镜系统构建(图)
钙钛矿薄膜 智能 传感器
2025/2/17
人类获取的信息70%以上来源于视觉,眼睛是生物采集的关键感知器官之一。其中,眼动追踪传感器在无干扰、隐蔽监测人类视觉行为方面展现出潜力。目前,多数眼动追踪设备依赖复杂的传感系统,图像处理过程繁琐且设备体积较大;而基于隐形眼镜的侵入式方案具备一定便携性但测量精度有限,并可能引发异物引入的不适感。因此,探讨高成本效益、操作便捷、高精度追踪眼球信号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43721396.png)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核糖体质量控制调控温敏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新机制(图)
糖体 育种 低温
2025/2/17
两系杂交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推动着杂交水稻的发展。超过95%的温敏两系杂交稻组合由含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tms5的不育系配组而成,凸显了tms5在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方面的重要地位。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5330192.png)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观测到最强逻辑形式量子关联(图)
观测 量子 空间
2025/2/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许金时研究组与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马杰等,发展了适于研究单体高维量子系统的可扩展光学体系,观测到最强的逻辑形式量子关联。2025年1月2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报道了这一成果。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0/2025210155918520.png)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243949.png)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在远程言语认知评估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言语认知 评估 声学
2025/2/17
2025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所李海研究员团队基于健康人群样本,系统评估了言语声学特征在家用移动设备上的一致性,为推动远程语音评估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人类行为研究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上。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15/2025115145831120.png)
中国科学院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建成投入运行(图)
超导 等离子体 装置
2025/1/15
2025年1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该平台的关键设施——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11/202511183942389.jpg)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金属所聚变堆用超低温高强韧特种焊材获得应用(图)
金属 聚变堆 低温
2025/1/11
可控核聚变能具有安全、清洁、燃料丰富等优点,是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途经之一。随着聚变堆装置体积和功率增大,超导磁体用结构材料和焊接结构承受了比ITER项目更大的电磁负荷和力学负荷,对结构材料和焊接接头低温强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1/202521110412830.jpg)
2025年1月7日,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湖南大学岳麓学者,湖南省“百人计划”,博士生导师,李福祥教授莅临石河子大学理学院开展学术研讨活动。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16/20251169517783.jpg)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单细胞拉曼光谱结合深度学习快速识别空气病原菌方面取得进展(图)
城市环境 细胞 光谱
2025/1/16
气溶胶是病原菌通过空气传播,感染人体的主要途径。早期、快速、精确的检测,对于控制病原菌的气溶胶传播及传染病爆发至关重要。传统病原菌检测方法存在检测速度慢、灵敏度低、操作繁琐等问题。单细胞拉曼光谱因其能够表征微生物的表型特征,且具有速度快、免培养、多靶标的优势,成为病原菌快检的新兴技术。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拉曼光谱对细菌间微弱谱图差异的分辨率。然而,实际环境微生物种类众多且多数未...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14/202511492243140.png)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在光学张量处理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半导体 光学 张量 电子
2025/1/14
在人工神经网络中,张量作为多维数组,在数据结构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领域的蓬勃发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神经网络模型的复杂度持续攀升,模型参数量更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然而,面对庞大的张量计算需求,传统的存储和处理分立的电子计算硬件面临计算延迟大、功耗高等问题,从而成为了制约人工智能领域快速进步的一大瓶颈。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8/202518164232284.png)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近室温可控型稀磁半导体(图)
半导体 凝聚态物理 电子器件
2025/1/8
稀磁半导体兼具半导体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双重特性,是破解后摩尔时代难题的候选材料之一。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早在1991年就指出稀磁半导体在信息通讯、处理和存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005年《Science》创刊125周年之际发布的125个重大科学问题,其中包括“能否得到室温铁磁性半导体”。(Ga,Mn)As为代表的III~V体系,是稀磁半导...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5/20251516431320.png)
中国科学院嫦娥五号玄武岩研究揭示20亿年前月球存在弱磁场(图)
磁场 遥感'数据
2025/1/5
由发电机产生的月球磁场可以反映其内部结构和热状态,并能够影响月表环境。因此,研究月球磁场的变化过程可以为剖析月球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约束。阿波罗时代至今的遥感数据和月表原位测量表明,月球现在不存在类似地磁场的全球性偶极磁场,但阿波罗返回样品的古强度数据以及部分磁化的月壳指示,月球可能曾有发电机磁场。已有的现代月球古强度数据集中在30亿年前,而30亿年后的阿波罗数据均来自经历过强烈冲击改造的表土角砾岩,...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5/20251516496721.png)
中国科学院微波散射计观测机理研究获进展(图)
微波 观测 机理
2025/1/5
2025年1月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研究员徐星欧与荷兰皇家气象局研究员Ad Stoffelen,在微波散射计高精度风场测量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Magazine上。
中国科学院研究提出共价键合氟优化硼氧框架新策略
非线性光学 性能 分析
2025/1/5
2025年1月3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潘世烈和杨志华团队在氟化硼酸盐的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提出了通过共价键合氟优化硼氧框架的新策略,为设计新型光学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