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学”相关记录30112条 . 查询时间(0.703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2108356.png)
中国科学院研究破解细胞凋亡新机制(图)
细胞 蛋白 基因
2025/2/17
2025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员孙益嵘团队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研人员合作,在《细胞死亡和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上发表了题为STING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PAR to promote apoptosis upon acute ionizing radiation-mediated DNA ...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21153630.png)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创制辅酶Q10水稻新种质 (图)
酶 遗传 发育生物学
2025/2/17
2025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晓亚团队,联合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团队等,在《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基于植物进化的辅酶Q10性状设计》(Design of CoQ10 crops based on evolutionary histor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剖析辅酶Q在陆生植物中的演化轨迹与关键酶自然变异,解析了植物辅酶Q侧链长...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21515693.png)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杏仁核皮质区在塑造社会交往中的关键作用(图)
动物 神经
2025/2/17
攻击行为在进化中是一种保守行为,有助于动物保护有价值的资源,如食物、领土、配偶和幼崽等。通常,攻击行为由欲求阶段和满欲阶段组成。小鼠中,欲求阶段涉及接近和探嗅目标动物,而满欲阶段涉及一系列运动行为如咬、踢或摔跤。先前研究已确定下丘脑、僵核、后侧杏仁核和后侧无名质等几个脑区的调控影响攻击行为,但攻击行为的欲求阶段和满欲阶段之间过渡的神经机制尚无报道。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22529429.png)
中国科学院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植物 免疫 细胞
2025/2/17
2025年2月13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万里研究组与张余研究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s of a plant helper NL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植物免疫反应中通过形成异源三聚体激活与抑制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21941511.jpg)
中国科学院迄今最古老鸟类化石发现改写鸟类演化历史(图)
演化 历史 脊椎动物
2025/2/17
2025年2月13日,《自然》(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团队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关于福建省政和动物群发现侏罗纪鸟类化石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目前全球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也是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揭示了现代鸟类的体型结构在侏罗纪晚期(距今1.5亿年)便已出现。这一成果将以尾综骨为代表的重要特征的出现时间提早了近2000万年。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23333420.png)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高效植物mRNA递送系统(图)
植物 系统 基因
2025/2/17
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作物改良,但以DNA形式递送基因编辑工具的方式存在外源DNA整合风险和脱靶效应。近年来,无外源DNA残留的基因组编辑递送技术备受关注。尽管基于核糖核蛋白的递送策略在小麦等作物中实现了T0代基因敲除,但其复杂的制备与操作限制了应用。相比之下,mRNA递送策略具有制备灵活、可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可为基因编辑提供高效且安全的替代方案。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43934532.png)
中国科学院新型单细胞谱系追踪技术问世(图)
细胞 基因 胚胎
2025/2/17
2025年2月10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彭广敦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单细胞谱系示踪技术(DuTracer)。这一技术通过巧妙结合CRISPR-Cas9和Cas12a两种基因编辑工具,提升了细胞谱系追踪的精度和深度,为解析胚胎发育、器官再生和疾病机制提供了新工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44712131.jpg)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自闭症肠脑轴交互及肠道菌干预机制(图)
细胞 临床 解析
2025/2/17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以社交缺陷和刻板行为为核心的神经发育疾病,其致病机制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挑战。值得注意的是,相当比例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常伴随胃肠道功能紊乱。这引发了学界对肠道微生物如何通过生物分子信号远程影响大脑功能的“肠脑轴”调控机制的深度探索。2025年来,有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与神经行为异常存在关联,但二者之间的细胞分子对话机制尤其是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动态响应规律尚不清楚。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4453029.png)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开发出物种-代谢双靶向的微生物细胞及酶资源挖掘新技术(图)
代谢 细胞 酶 资源
2025/2/17
2025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等,开发了荧光原位杂交介导的拉曼激活单细胞分选与测序(FISH-scRACS-seq)技术。该技术能够“物种-代谢”双靶向性在环境样品中直接识别和挖掘功能单细胞及其编码的酶资源。研究利用这一技术,识别和分选出海洋中活跃降解环烷烃的γ-变形菌,进而通过其单细胞全基因组序列发现了一类在全球低温海洋中降解环烷烃的...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2/17/20252171514390.png)
中国科学院研究破解耳蜗听觉毛细胞发育“基因密码”(图)
细胞 发育 基因
2025/2/17
2025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刘志勇研究组在《科学》(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asz1 is required for both inner hair cell fate stabilization and outer hair cell surviv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锌指转录因子Casz1在听觉毛细胞命运稳定与生存维持中的双重作用,解析了Casz...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25/2025125121726190.png)
BMC Biology|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王桂荣团队揭示夜蛾科昆虫取食发酵类食物的嗅觉基础(图)
王桂荣 BMC Biology 夜蛾科 昆虫取食 发酵类食物 嗅觉
2025/1/25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29/2025129122131432.png)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21/2025121104128243.png)
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茉莉酸在调节植物防御反应和适应性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植物遭遇病虫侵害或其它逆境胁迫时,活性茉莉酸被受体COI1(CORONATINE-INSENSITIVE 1)识别,进而释放核心转录因子MYC2的转录活性。随后,MYC2与转录中介体亚基MED25形成功能复合物(MYC2-MED25 Functional Complex,MMC)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激活茉莉酸响应基因的表...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51/15/202511517213579.gif)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在3D生物打印跨物种细胞共生用于组织再生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细胞 组织 胚胎.生态系统
2025/1/15
自然界是一个多物种共存的生态系统,其中,跨物种共生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学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互利共存。例如,绿藻与斑点蝾螈之间的互利过程,早期蝾螈胚胎受益于藻类光合产氧,藻类则有效获取胚胎释放的含氮废物。跨物种共生现象为我们提供灵感,探索在不同细胞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以实现新的功能和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结合共生,通过精准控制尺寸和分布,可以塑造出具有复杂功能性的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