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力学”相关记录1725条 . 查询时间(2.625 秒)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岛团队在高温高压光谱处理与反演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高温 高压 光谱
2025/1/16
2025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安光所高晓明研究员、刘锟研究员团队在激光吸收光谱高温、高压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H2O高温高压宽带吸收光谱免基线反演方法》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Optics Letters上,通讯作者为刘锟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位溶解气体光谱分析仪助力深海冷泉探索(图)
气体 光谱 分析
2025/1/1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梁静秋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阚瑞峰研究员团队、中国科学院深海所杜梦然研究员团队研制的深海原位溶解气体光谱分析仪(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资助)完成了多次深海海试实验,实现了对南海“海马”冷泉区累计时长达45天的连续原位观测,该子课题圆满完成任务,顺利通过验收。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首次观测到超冷原子气体中的对流超流相(图)
观测 原子 气体
2025/1/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邓友金等与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实验中首次观测到对流超流相这一新奇量子物态,证实了对流的双组分超流体共同形成绝缘体的特性。近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上。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物所氢化钇高温慢化剂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高温 反应 晶体
2025/1/15
2025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部核燃料研究团队在氢含量高且分布均匀的氢化钇制备、微观结构演化和脱氢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陆续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等期刊。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在土壤蓝碳来源、组分和分子组成耦合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土壤 分子 耦合
2025/1/15
土壤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储库。目前对海岸带土壤蓝碳储量、沉积速率等分布格局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蓝碳的来源、组分和分子组成的链条关系尚不清楚,亟待建立相关概念框架提升对海岸带蓝碳储存机制的认识,为蓝碳的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李远副研究员、骆永明研究员和韩广轩研究员联合天津大学宋照亮教授以及国内外多家单位,基于烟台海岸带所建立的中国大陆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样品库,...
在哺乳动物脊髓发育进程中,干细胞通过增殖、迁移与分化,孕育出多样的神经细胞,进而构建起复杂精密的神经环路。但成年后,脊髓神经干细胞特性减弱,难以在脊髓损伤后重现发育过程,导致恢复难度大,常使患者终身残疾。长期以来,成年灵长类动物脊髓中是否存有神经干细胞仍然是领域内长久争论的问题,特别是成体脊髓室管膜细胞是否具备干细胞特性仍无定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石脑油耦合制烯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图)
耦合 装置 反应
2025/1/8
2025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组群)刘中民院士团队,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石脑油耦合制烯烃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担任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院士、中国科学技术...
2024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收到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发来的感谢信,在该公司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中,采用我所第三代甲醇制烯烃DMTO-III技术的首系列10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投料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聚烯烃产品。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开发具有内盐差梯度的两相异质界面材料实现高效压电能量转换(图)
界面 材料 柔性
2025/1/9
离子基柔性压电材料能够响应外部机械刺激并产生离子电流,同时克服传统电子设备与生物组织之间的模量不匹配问题,从而实现与神经组织的复杂软交互。这种材料产生的压电能量具备高生物相容性,可作为柔性电源,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和可植入设备等领域。然而,现有压电材料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在应力场下传输差异受到限制,从而降低了离子电能的转换效率。因此,大多数压电系统的功率密度较低,限制了其在能量转换和信号传输中的实际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损伤 细胞 分子
2025/1/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325004、92168114、82300286、92168113、82370458、82270405)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张岩研究员、董尔丹教授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教授、胡晓敏副研究员团队,在心脏缺血/再灌损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细胞外RIPK3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加重心脏缺血/再灌损伤(Extracellular RIPK3 acts as a 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出识别俯冲带超临界流体活动的多项标准(图)
识别俯冲带 超临界流体 多项标准
2025/1/6
上海微系统所在IEDM 2024上发布面向5G/6G声波器件的新型预定义压电异质衬底解决方案(图)
器件 半导体 电子 耦合
2024/12/21
2024年12月17日,第70届国际电子器件大会(IEDM 2024)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上海微系统所欧欣研究员课题组以口头报告形式发表了题为 “Predefined Novel Piezo-on-Insulator (PN-POI) Substrates for 5G/6G Acoustic Devices” 的最新研究成果,博士生柯新建、吴进波博士、张师斌研究员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黄凯副研究员...
过去数十年来,全球多年冻土均以不同的速率呈现升温趋势。2024年来,极端高温和热浪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一些研究已经证实极端事件会通过改变活动层水热状况、削弱斜坡稳定性并引发滑塌等对冻土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当前对于短期极端事件对活动层和多年冻土的影响过程和机制仍不清楚。
2024年12月16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胡秀与合作老师张培震等人,在地学刊物JGR: Solid Earth(JCR: 3.9/Q1)发表了基于河流阶地变形解析祁连山东段断裂活动关联性与区域变形分配模式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题目为Fault Interaction and Strain Partitioning Deduced From Deformed Fluvial Terrac...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图)
耦合 催化 工程
2024/12/15
2024年12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中心(DNL1200组群)刘中民院士团队,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石脑油耦合制芳烃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与装备部副主任王秀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何鸣元院士担任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主任,北京化工大学段雪院士和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