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医学”相关记录30121条 . 查询时间(2.394 秒)
2024年来,由于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已有釆用合成的脑类器官、脊髓类器官和脊髓类组织修复中枢神经的研究报道,但是缺少有关设计合成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类器官/类组织的文献。因此, 本研究遵循组织工程模拟设计理念,采用合成生物技术在含有天然均匀纵向通道的脱细胞视神经(decellularized optic nerve,DON)支架内负载过表达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团队揭示冬眠哺乳动物冷适应机制和在移植器官冷保存中的转化应用(图)
动物 移植器官 应用
2024/12/16
2024年12月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团队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old-induced FOXO1 nuclear transport aids cold survival and tissue storage”的研究论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开发“多细胞招募”的免疫治疗新策略(图)
细胞 免疫 治疗
2024/12/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432002、21521003、T2288102、82150005、32122035、82274034)资助下,北京大学陈鹏教授与本校席建忠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康晓征教授、南京大学李颜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林坚研究员合作,开发了一种“多细胞招募”的生物正交嵌合体,靶向实体瘤免疫微环境。相关成果以“多特异性嵌合体用于肿瘤免疫微环境靶向的整合免疫疗法”(Mu...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纳米中心陈春英团队提出肿瘤疫苗免疫增效新策略(图)
纳米 陈春英 肿瘤 免疫
2024/12/9
mRNA肿瘤疫苗安全性好、有效性高、研发周期短,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内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mRNA疫苗在抗原呈递细胞(APCs)中高效表达与呈递,以实现有效的免疫刺激,对肿瘤特异性免疫增效至关重要。当前,尽管已有多种递送系统用于增强mRNA的细胞摄取、促进溶酶体逃逸等关键过程,但仍只有1-2% 的mRNA被有效释放到细胞质中,且胞质游离mRNA半衰期短,严重限制了抗原蛋白的表达。因此,仍然需要从mR...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合作揭示衰老导致T细胞抗肿瘤免疫失能的机制(图)
细胞 肿瘤免疫 分子
2024/12/3
2024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Aging上发表了研究论文“Age-related decline in CD8+ tissue resident memory T cells compromises antitumor immunity”。该研究发现衰老会导致肿瘤微环境中组织驻留CD8+ T细胞(Tissue R...
中国科大联合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可加速骨修复的植入物材料(图)
骨修复 材料 治疗 临床
2024/12/4
骨科感染的治疗和骨骼功能的恢复是现代医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50万严重骨感染病例。传统临床实践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微生物耐药性(AMR)的增加,而生物膜引发的炎症反应也会阻碍组织愈合过程,使骨科感染治疗尤为棘手。
中山大学杨华胜教授团队为全球高危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带来新希望(图)
杨华胜 细胞 肿瘤 临床
2024/12/16
日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珠江新城院区实验楼召开媒体发布会,介绍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华胜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钱江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原创临床研究论文,证实了“3个疗程的CEV化疗方案与传统6疗程方案对于高危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相同的疗效”。发布会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林浩添教授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肿瘤免疫 治疗 循环
2024/1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73839、82293682)等资助下,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苑辉卿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药学院娄红祥教授团队合作,在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靶向抑制VPS18调控PD-L1内体循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Targeting VPS18 hampers retromer trafficking of PD-L1 and augments immunothe...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抗肿瘤化药1类新药KYHY2303片获批进入临床研究
肿瘤 临床 代谢
2024/12/3
2024年1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和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共同申报的化药1类新药KYHY2303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同意开展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恶性血液肿瘤的I期临床试验。
2024年11月29日,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的程芳、陈红波教授团队利用CRISPR/Cas9遗传文库筛选平台发现肿瘤细胞调节内源性PD-L1表达的一条新通路,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力靶点TRAF6,并验证了该靶点的抑制剂硼替佐米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潜力。该研究基于团队建立的应激与蛋白稳态CRISPR/Cas9文库高通量筛选文库,结合TMT-定量蛋白组学结果,与临床样品数据进行交互分析,筛选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蛋白药物口服递送系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蛋白 药物 系统
2024/12/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30106)等资助下,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华子春教授、曹志婷副研究员研究团队在蛋白药物口服递送系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炎症靶向的蒙脱石佐剂增强抗TNF-α纳米抗体口服递送及炎症性肠病疗效(Inflammation-oriented montmorillonite adjuvant enhanced oral delivery of anti-TNF...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宁波材料所在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快速凝胶化粉末研究方面取得进(图)
消化系统 药物 临床
2024/12/3
上消化道出血(UGIB)是消化系统常见急危重症之一,成年人每年发病率为0.1%-0.18%。上消化道出血的伤口不易观察、容易弥漫性出血等问题,导致传统的热疗、物理和药物止血方法难以生效,并且存在穿孔风险、技术要求高等问题。止血粉易于使用、无创伤且可到达解剖困难区域,但传统的止血粉材料难以适用于上消化道(胃部)酸性和蠕动的环境。此外,止血材料还需要具有按需去除的性能,以防止创面组织与其他组织的过度粘...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福建物构所非共价作用实现不饱和二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取得新进展(图)
催化剂 反应 药物
2024/12/3
不对称转移氢化(ATH)由于其温和的反应条件、操作简便性以及无需使用特殊反应器,吸引了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文献当中通过使用半三明治骨架的双功能催化剂,已经成功实现了各种前手性酮(如芳基/烷基酮、α-取代芳基酮、α-取代环酮和炔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烯酮特别是非环状烯酮的高选择性转移氢化仍面临发展瓶颈。主要挑战在于:一、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很难驾驭,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