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国际动态 植物学相关记录485条 . 查询时间(2.484 秒)
近日,Plant Phys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程运江教授课题组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Alisdair R. Fernie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本研究开发了一套挖掘果实成熟调控因子的方法,并验证了一个全新果实成熟调控因子的功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振英研究组通过全面整合分析过去一个多世纪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构建了包括10502条成对数据的全球植物相互作用数据库,揭示了自然群落中植物相互作用的全球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植物相互作用在不同生活史阶段、邻体植物类型和生物群系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全球尺度上竞争作用比促进作用更为普通。令人意外的是,植物相互作用并无显著的纬度格局,与气候因...
在当前人类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威胁的背景下,准确把握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是重要且迫切的科学问题。研究新生代以来气候变化与现存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将有助于理解两者在当前及未来的演变规律。新生代(特别是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南中国海扩张、古特提斯海退却、CO2浓度变化等多重影响导致亚洲大陆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其中,中新世以来(23 Ma)亚洲东部受季风气候控制(南亚地区可能在始新世就受古...
兜兰属植物花型独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开花时间与开花丰度是决定兜兰观赏价值的重要农艺性状。市场上流行的兜兰多为人工栽培的单花杂交种,由于其开花习性多样,多采取自然开花的生产模式,没有稳定的花期调控技术,严重地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所有单花种兜兰都能分化出多个花芽,但常常只有一朵能正常开放,其余花芽常败育。目前关于兜兰开花机制的研究较少。外源赤霉素(GA)处理是调控开花的重要手段,通过探究外源GA对...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振英研究组等研究人员合作开展地上下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该研究在对中国北方半干旱区草原进行连续两年1700公里样带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测量叶、茎性状来刻画植物功能多样性,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量化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以及真菌中的病原真菌、腐生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多样性。研究发现植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与土壤真菌多样性存在较强的耦...
五指毛桃是中国岭南地区常见的一种食药同源植物,民间常用于治疗脾虚、肺结核、虚弱、风湿、盗汗、无乳症等疾病。在广东地区,民间常用五指毛桃的根煲汤,称之为“南芪”,或誉为“广东人参”。五指毛桃是以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的根为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江西、福建、云南、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国家。从五指毛桃中分离鉴定出的化合物主要有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这...
自新生代(Cenozoic)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北半球森林的组成发生了剧烈的演变。全球壳斗科植物有900多种,是目前北半球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研究壳斗科物种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和驱动机制,对我们理解北半球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叶片元素化学计量学与植物养分限制、群落组成、生态系统功能息息相关。探究区域尺度上同属植物叶片碳(C)、氮(N)和磷(P)化学计量学变化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理解和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物种的响应和适应机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干旱是威胁水稻产量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影响水稻的高产与稳产。MicroRNA是一类长度为19-22 nt的非编码小RNA,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ABA是植物最重要的“抗逆激素”,其生物合成对于植物胁迫耐受性的提高至关重要。但ABA合成的调控途径以及miRNAs与相应靶基因之间的串扰仍有待确认。
崖豆藤属(Millettia Wight & Arn.)是崖豆藤族(Tr. Millettieae Miq.)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包含90~200种,广布于旧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世界维管植物名录中(World Checklist of Vascular Plants, WCVP)中,该属下共有183个接受的物种名。该属最早为Wight & Arnott发表于1834年(Wight & Arnot...
基因组的大小与物种进化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基因组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其大小也不可避免地逐步增加。已有的研究显示基因组的大小同物种的进化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从大尺度的分类水平来看,基因组大小和物种复杂程度在总的趋势上呈正相关性。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基因组的大小和物种的进化复杂度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就是所谓的“C值悖论”。这使人们对“基因组越大,生物进化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白文明研究组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常见的32种植物为研究对象,从根系解剖结构的角度揭示了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根系结构与功能随根级的变化规律以及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系吸收和传输的权衡策略。研究发现,单子叶植物根系的所有根级都存在皮层和菌根侵染,而随着根级的升高,内皮层的细胞壁加厚程度和中柱的比例升高,这表明单子叶植物整个根系都具有吸收功能,且随着根级升高,...
藻类高效“吸碳”原理揭开     藻类  吸碳       2022/1/28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京都大学山野隆志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与吸收二氧化碳息息相关的“LCIB”蛋白质能够根据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同,在叶绿体内的不同部位发挥作用以便高效吸收二氧化碳。专家认为,该特性或许能够运用在其他农作物的品种改良之中。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优势类群主要是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和山茶科。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北纬24°至32°、东经99°到123°的范围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将会如何演化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尽管预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未来的变化趋势还十分困难,但是通过研究它过去的演化历史可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兴国研究组结合10年的草原氮添加野外控制试验和中国北方3700 km草原样带调查,系统探讨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磷供应状况及其对氮素富集的响应机制。研究发现,长期氮添加导致草原土壤酸化,促进难溶性无机磷组分向易溶性无机磷转化,土壤有效磷增加5倍之多;北方草原样带与控制试验结果相符,自西向东随土壤pH下降、土壤全氮升高,易溶性无机磷与难溶性无机磷之间的比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