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神经生物物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形态学 细胞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比较神经生物学 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人物 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129条 . 查询时间(2.875 秒)
张毅 副教授 硕导,Dr. Yi Zhang, Associate Professor,工作单位:生命科学技术学院,Contact通信地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7信箱,电子邮箱 (E-mail):zhangyi@life.xidian.edu.cn,办公电话 (Tel):86 29 81891070,办公地点:新校区G-402.
孙凤艳博士,神经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长江特聘教授。科学研究方面,她主要从事中风引起的脑损伤、脑保护和脑修复的基础研究。目前,重点研究损伤脑内神经元新生和神经-血管单元的结构和功能重建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优秀教师基金,教育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跨世纪人才基金,上海市重大研究基础项目,上海市优秀人才基金...
徐晓虹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1984年在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6-198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95-1996年在南京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2002-2005年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5年获博士学位,主攻方向为神经生物学。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分会理事,浙江省营养学会理事,...
陈生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授。他长期目标是研究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并探寻对PD、AD的有效防治手段。获荣誉奖励:1. 1998年度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2. 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1、2层次(1999年);3. 上海市领军人才(2006年);4. 第六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1999年9月);5. 第八届上海市“科...
乐卫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授。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具体如下:(1) 帕金森病的基因突变;(2)胚胎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研究;(3)Nurr1基因与多巴胺神经元发育、变性;(4)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发病的免疫学机制;(5)低氧与阿尔茨海默病;(6)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韩太真,女,1944年5月出生,医学博士,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职。现社会兼职: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研究方向是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
闫剑群,教授。研究方向是味觉生理学,摄食生理学,体重控制神经生物学,痛觉神经生物学。
闫剑群,教授。研究方向是味觉生理学,摄食生理学,体重控制神经生物学,痛觉神经生物学。
钱亦华,人体解剖学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副主任、支部书记;任人体解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任陕西省解剖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任中华医学会陕西老年医学分会委员。研究方向是:神经发育、再生及神经损伤与修复。
洪炎国,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获湖北医学院 (现武汉大学) 医学硕士学位; 1991获加拿大McGill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在加拿大多所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并任职于AstraZeneca 跨国药物公司蒙特利尔药物开发研究所。从事于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二十余年, 其领域先后主要有心血管活动的中枢神经调节、老年痴呆症的神经病理机制、痛觉生理和炎症机理与治疗等。发表论文五十多篇。
李葆明,男,1962年12月出生,江西宜丰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7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2009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入选首批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计划。
张晨,Principal Investigator, 研究员. 本实验室研究病理情况(主要集中在老年痴呆症-AD,和自闭症-ASDs)下大脑神经突触连接的变化。突触的连接(包括突触的形成,成熟和退化)不论在大脑发育的早期,还是成年时期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过程。我们已有的工作证明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单突触连接的变化与老年痴呆症和自闭症的病理变化有关。当前本实验室运用分子/生化,遗传学,电生理和光遗传学的手...
刘东,研究员,科研领域描述: 1.感觉神经器官的发育 (Sensory Organ Development):脊椎动物不同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身体前半部有大量丰富的旁侧感觉神经及其依附的感觉器官。这些器官包括嗅上皮,瞳仁,垂体,三叉神经器官,内耳,鳃弓神经器官,和侧线(鱼及两栖类特有), 被誉为脊椎动物独有的进化标志。有趣的是,所有感觉器官的形态前体十分相似:它们都在外胚层特定的位置加...
李毓龙,研究员。 科研领域描述:光探针观测神经元相互通讯。人的大脑有超过几十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分为上千个种类,并通过上千亿个突触相互联系。我们发展高效的可遗传编码的荧光分子探针,研究新的成像的方法,并结合两者研究神经元细胞水平上的信号转导,分析神经环路中细胞可兴奋性及突触传递调控的机制。我们还用发展的可视化方法探索在疾病模型中的神经系统环路上的可能的病变及机能障碍。高灵敏的光学成像技术可以提供...
杨宇丰,1996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获取现代物理辅修双学位;并于2009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科学促进学会、国际神经学会会员及遗传学会会员。1998年赴美留学,先后在德州医学院、波士顿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助研及助教,跨越生物物理、细胞生物学、免疫和微生物学、遗传和发育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等现代生命科学领域。连续三年(2005-2008)获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