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建造工艺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船舶建造工艺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4.094 秒)
于鹏垚,男,1988 年生, 副教授,硕导。2016 年 3 月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6 年 6 月入职大连海事大学。研究方向专注于船舶与水下航行器的水动力与流固耦合问题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一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等项目多项。近 5 年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3 篇,EI 收录 10 篇...
周宏,男,1974年生,江苏南京人,博士,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船舶工程》期刊编委,现任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教学、国际交流工作及校企合作等工作。目前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学术型硕士生导师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型硕士生导师。
王呈方,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主要学术贡献:1、“纯弯曲原理肋骨冷弯机”获198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2、“数控肋骨冷弯的弦线测量法和测量机构”获1985年国家发明三等奖;3、“数控肋骨冷弯机”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三支点肋骨冷弯机数控系统”获19...
袁萍,毕业于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造船工艺及设备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中国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航船工委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共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党委委员,中交船舶与桥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质量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国家精品课程《船舶建造工艺学》执行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名师。曾获湖北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和湖北省高校先进女职工等多种荣誉;交通部九·五优秀教材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
李培勇,1999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教研、教材及科研情况:主持了教学研究项目“《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教学模式探讨和教学辅助软件开发”,编写教材《计算机辅助船体建造》,参与了国家“863”项目-高速三体船的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新型复合型高速船设计研究、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肋...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王自力教授。主讲课程:本科生课程:船舶结构力学。研究生课程:高等结构力学、船舶制造工艺力学。研究成果: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损伤强度、船舶工艺力学等方面研究工作,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发表在本学科权威性刊物上。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和1项863子课题“钛合金耐压壳塑性稳定性分析研究”,“十一五”海军预研项目,同时与国内著名船舶研究院所、造船厂开展产...
沈葆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晚清有重要影响的封建政治家。同时还是第一任船政大臣,主持船政,组建当时远东最大的船厂,创办学堂, 主张 “船政重学”。 他是清末筹建中国近代海军的主持者之一,为建立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一生爱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叱咤风云的一代精英。今年4月8日是沈葆桢诞辰180周年,届时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在福建马尾举行沈葆桢学术研讨会。我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杨槱(1917- ) 造船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是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船舶技术经济论证及船舶运输系统分析等船舶设计新学科的开拓者和我国船史研究学科的奠基者,为我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沈岳瑞(1915--2002 ) 船舶动力专家。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的先河,谱写了大功率高速柴油机在我国自行设计的历史。晚年,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斯特林发动机(热气机)实验室。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船舶动力研究事业、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辛一心(1912--1957),造船学家和教育家。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创建者之一,当代中国船舶设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创始人,创建了中国第一座船模试验池,交通大学造船系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造船和航运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他对船舶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均有很深造诣。为开创当代中国的船舶设计、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文治(1906--1984),造船工程学家。长期从事内河航运、船舶设计、制造和修理工作。对长江船舶设计和制造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开创了新一代长江船型,而且开发了川江船舶,特别是浅水激流船舶和水翼船。为中国船舶工业和水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公衡(1906--1987) 造船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交通大学造船系创始人之一。代表中国政府参与制订《一九四八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建成我国第一座设备先进的双轨拖车式船模试验池,是我国船舶流体力学学科的先驱者。晚年倾注全部精力主持编撰《船舶工程字典》。毕生为我国的造船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王荣瑸,船舶工程专家。毕生致力于船舶工艺技术实践、教育和科研活动,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主持了我国第一代潜艇和第一艘自行设计和国内配套的万吨轮"东风"号的建造工作。创建了我国船舶工艺研究机构,为中国造船事业的发展和造船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萨本炘,造船专家。毕生致力于舰船的设计、修造和教育事业,培养专业人才,亲自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艘绞吸式挖泥船"洞庭"号以及荆江分洪工程的弧型闸门等,是武昌造船厂主要的创建人之一。在建设发展武昌造船厂成为我国内地建造常规动力潜艇的生产基地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在馥(1888---1957) 造船专家。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创始人之一,川江轮设计的奠基人,尤以致力于设计改进川江客货轮的船型结构著称。抗战时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设计改装了大批江河船舶,保障了战时大后方的水路运输。同时,悉心培育专业人才,为中国造船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主要论著有:利用LSW登陆艇的主机--一艘新型客货江轮的设计,说川江轮,最大川江轮的尝试--'民俗'轮的设计与建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