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中国通史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通史相关记录184条 . 查询时间(2.531 秒)
蔡美彪(1928―2021),浙江杭州人,著名历史学家。194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49—1952年,为北京大学史学研究部研究生。1950年兼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助教。1952年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次年,转到近代史研究所。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1981年起,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1985年,受聘为国务...
2021年12月,《史志学刊》第6期(总第42期)出版。本期共刊发8篇论文。封面设置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刊发了《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大力学习和弘扬刘胡兰精神》和《刘胡兰精神的时代意蕴》两篇文章,其中《刘胡兰精神的时代意蕴》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薛平撰写,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规划课题“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探析”基金项目。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年第5期目录。
《中国史研究》2021年第4期目录。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1年第3期目录。
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处于巨大的变革期。各种内外因素的交织,促进中国史学实现从传统向近代新史学的转型。周予同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中说:“转变期的中国新史学所以抬头,间接由于鸦片战争之社会的原因,而直接由于今文学派之文化的动力。”其中,这一学派以廖平《古今学考》《古学考》、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崔适《春秋复始》等为主要代表。可以说,近代今文经学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重要驱动力。目前...
14-15世纪之间(1368-1420),曾经笼罩欧亚的蒙古帝国在东部亚洲逐渐瓦解。这是东部亚洲国际秩序重新调整的时期,可以把它叫作“后蒙古时代”或“蒙古时代之后”。在这半个世纪中,东部亚洲海域经历了妥协、冲突、再平衡的过程,终于在1419年所谓“应永外寇”/“己亥东征”事件以及1420年朝鲜通信使赴日之后,初步形成了政治上以朝鲜“事大交邻”为枢轴,以明王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经济上环东海、南海诸国...
近年来,“大一统”“中国”“天下”这三个概念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备受瞩目。如果从内涵与外延加以观察,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而言,对“中国”涵义的阐释多从追溯文明起源的角度入手,结合考古新发现,阐释华夏民族的诞生和迁徙发展的过程,以及少数族群逐渐融进以华夏为核心的多元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轨迹。对“天下”观的研究,则多集中在古人对周边世界的想象与构造。相较而言,“中国”与“天下”这两个概念很难对应于一种具...
中国和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和历久绵长的历史,这个历史(指文明史)计有五千年之久。按照我的理解,我把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分为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前者为传统社会,后者为现代社会。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当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认同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当时的社会也是建立于等级观念和等级制度之上的,这样的社会,我称之为传统社会。传统社会之后,就是现代社会。据此,自夏商至清代,就是中国的传统社会,走向共和的民国之...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年第4期目录。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1年第2期目录。
《中国史研究》2021年第3期目录。
儒家传述早期中国之治理典型而倡导“导德齐礼”的德礼仁政之治,法家主张耕战强国严刑峻法的法治。秦王朝的建立实践了法家的政治法律主张,它的二世而亡也促使汉代等后继王朝寻访回由儒家所开发的以礼统法的结构与精神,以王道统摄霸道。荀子不是“阳儒阴法”的始作俑者,更不是“秦政”的教师爷,而是尊王贱霸“以礼统法”之伟大先驱。汉代也不仅有“汉承秦制”的因循沿袭,更有“汉改秦制”之历史努力。到东汉班固著《汉书》以《...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年第3期目录。
《中国史研究》2021年第2期目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