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微生物免疫学”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2.078 秒)
2023年03月27日,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陈磊研究员团队在Genome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imultaneous profiling of host expression and microbial abundance by spatial meta-transcriptome sequenc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开发了空间宏转录组测序及一体化的生物信息分析技术SMT(Spa...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类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最多的传染病之一,并且全球约有1/3人口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蚯蚓血红蛋白(hemerythrin)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功能主要包括氧的储存,传递和运输。在有研究表明霍乱弧菌中的含有蚯蚓血红蛋白结构域的蛋白VcBhr-DGC作为一个氧的sensor调控蛋白,调控在还原和厌氧条件下细菌生理环境的转变,这也暗示了细菌中蚯蚓血红蛋...
构建可稳定表达HPV16 L1的整合型重组毕赤酵母, 并纯化自主组装成的HPV16 L1病毒样颗粒(VLPs)。方法 根据酵母密码子偏爱性优化HPV16 L1基因并克隆到pPIC3.5K表达载体, 构建pPIC3.5K/HPV16 L1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Bgl II酶切线性化后, 电转化至GS115菌株中, 筛选HPV16 L1重组毕赤酵母。阳性整合菌株甲醇诱导后, 以HPV16 L1单克隆抗体...
结核分枝杆菌Rv0440 CTL表位肽的免疫原性研究
结核分枝杆菌 表位肽 CD8+CTL 特异性杀伤活性
2014/6/18
体外鉴定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Rv0440蛋白序列中表位肽362-370 aa和369-377 aa的HLA-A*0201限制性CD8+CTL表位的免疫原性, 为基于表位的结核疫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根据T2细胞HLA-A*0201分子与多肽结合力分析实验结果, 选取结核分枝杆菌Rv0440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中对HLA-A*0201分子高亲...
犬小病毒NS1 非结构蛋白可诱导细胞凋亡
犬细小病毒 NS1 蛋白 细胞凋亡
2012/3/21
【目的】研究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 非结构蛋白NS1在CPV引起宿主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初步探讨CPV 引起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首先采用PCR 方法从犬细小病毒基因组中扩增NS1 编码基因,然后利用pcDNA3.1A 质粒构建NS1 真核表达载体pcDNA-NS1,并通过HEK293FT 细胞瞬时表达NS1重组蛋白,用Western-blot 检测以确定重组NS...
【目的】克隆表达炭疽芽胞杆菌BlsA 的功能区片段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方法】以炭疽芽胞杆菌A16R 基因组DNA 为模板PCR扩增bslA(260-652)基因片段,克隆至pET-28a(+)载体。将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Rosetta (DE3)中,诱导表达后收集菌体经超声破碎后,对可溶表达部分用镍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以纯化后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该蛋白的多抗,...
应用体内外实验筛选可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过敏的乳杆菌
牛乳过敏 乳杆菌 细胞因子 Th1/Th2细胞平衡
2012/3/21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估5 种乳杆菌缓解牛乳β-乳球蛋白(BLG) 过敏的作用,为今后筛选具有抗过敏活性的乳杆菌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体外分析5 种活的/热致死的乳杆菌促进小鼠原代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K)IFN-γ和IL-4的水平,随后应用小鼠BLG 过敏模型评估这5 种乳杆菌抑制过敏的能力。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BLG 致敏组和5 种活的/热致死乳杆菌组。采用ELISA 法检测各组小鼠...
禽戊型肝炎病毒在中国的检出及病原特性
禽戊型肝炎病毒 致病性 衣壳蛋白 抗原性
2012/3/20
禽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 与人、猪HEV 同属于肝炎病毒属,它们在遗传性和抗原性上有一定的相关性。自禽HEV 被分离鉴定以来,许多国家从血清学或分子流行病学方面证实了该病毒的存在和流行。目前,GenBank 上共有5 个禽HEV 的全基因组或接近全基因组的序列,分为3 个基因型,并且其全基因组包含3 个ORFs,其中ORF2 基因编码病毒的衣壳蛋白,包含病毒主要...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热休克蛋白gp96抗乙肝病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热休克蛋白 gp96 乙肝病毒 重要进展
2011/10/14
热休克蛋白gp96(又称GRP94)是位于细胞内质网膜上的热休克蛋白90家族中的一员,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p96能作为分子伴侣结合细胞中的肿瘤抗原、病毒抗原或胞内细菌抗原,并将结合的抗原表位呈递给抗原递呈细胞的“专用运输车”MHC I类和II类分子,从而启动特异性T细胞CD8+和CD4+T细胞免疫应答。另一方面,gp96分子本身作为免疫活性分子通过与Toll样受体(TLR)作...
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的基因筛选策略(图)
聚醚 离子载体抗生素 基因筛选策略
2011/10/14
聚醚类离子载体是一类独特的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聚酮化合物,在抗耐药菌、抗寄生虫、抗肿瘤方面极具开发潜力。目前已知的聚醚类离子载体无一例外均由放线菌产生,因此放线菌是这类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和生物合成研究的理想材料。
人体肠道微生物对十溴联苯醚的代谢研究
肠道微生物 体外实验 代谢 十溴联苯醚
2013/8/28
十溴联苯醚(BDE209)是一种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征的溴系阻燃剂, 可在生物体代谢生成更高毒性的化合物. 本文利用从人体粪便中提取的微生物以及通过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模拟装置培养的人体肠道微生物, 在体外条件下研究BDE209 在人体肠道微生物作用下的代谢. 结果表明在为期10 d 的反应时间里, BDE209 含量保持稳定, 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NCI-MS)的色谱图中也没有检测到可能...
2011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员主持的973计划“重要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项目实施启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首都医科大学等多家单位的学术骨干及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科技部基础司、中国科学院生物局有关...
“动物源性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动物源性病毒 跨种间感染 传播机制研究 显著成效
2011/10/14
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高福研究员为项目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动物源性病毒跨种间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经项目组成员5年的潜心研究,现已取得显著成效,顺利通过验收并被评为优秀。该项目是2005年国家为了应对禽流感、SARS等动物源性传染病频发的状况,组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