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汉语修辞”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2.222 秒)
《价值的中间物:论鲁迅生存叙事的政治修辞》(图)
鲁迅 政治修辞 中国现代性危机
2024/4/16
《价值的中间物:论鲁迅生存叙事的政治修辞》重新辨析鲁迅提出的“中间物”命题,认为它是价值等级秩序中展开的价值中间物,而不是此前学者提出的历史中间物。以此为基础,围绕鲁迅为启蒙大众而展开“求真”活动这一“世俗”的“拯救”过程,发掘缠绕其间的真与善、堕落与拯救、决战与绝望三重矛盾,深入叩探鲁迅的求真思想与大众的“仁义道德”之间的两难困境。最后引导到对中国现代性危机的重新审视以及对我们当下生存处境的重新...
面向语文辞书编纂的词语依存搭配检索系统研究
语文辞书 依存搭配 释义 配例
2023/3/10
上古汉语“诸”的再探讨
诸 合音说 句法格式 句法功能 回指代词
2023/3/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研究员的《刘丹青语言学文选》系列丛书包括《汉语句法语义探思录》《语序类型与话题结构》《从语言类型学到语言库藏类型学》《方言语法语音探知录》《语言的文化和应用视角》,其中《汉语句法语义探思录》和《语序类型与话题结构》已于201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其余三卷也在出版过程中。
在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一般认为,单音节趋向动词“上”“下”“进”“出”等与“来”“去”组合,可以构成双音节趋向动词,形成一个很完整的复合趋向动词系统;几部使用比较广泛的国家级规划教材,都认为趋向动词系统中没有“起去”这个词。本世纪初以来,邢福义等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起去”的存在。
佩雷尔曼之问:价值判断的逻辑基础何以可能
佩雷尔曼 价值判断 新修辞学 论证理论
2018/5/24
在新修辞学中,佩雷尔曼所谓“价值判断的逻辑基础”不存在的观念是基于对逻辑的狭隘理解。在广义逻辑意义上,其对传统修辞学之死的失望、对形式逻辑处理价值判断之局限性认识以及在演证之外去寻找证成价值判断合理性的方法或技术表明,“价值判断的逻辑基础”有两种含义:一是在形式逻辑意义上,用形式逻辑或形式化的方法,也就是用演证方法去证成价值判断的合理性意义上,不存在价值判断的逻辑;二是在非形式逻辑意义上,价值判断...
船山词之声律多被人批评,殊不知船山作词时是很讲究声律的。从音韵角度研究船山词,可以发现船山非不懂音律,而是有意识地运用了多种音韵修辞。这些修辞手段包括传其声情、和其音韵、协其音节,不仅使其词作具有音乐美和造型美,而且还和所表达的感情非常契合。
强否定的语法结构在反预期语境中,由于语用尺度的颠倒,会转化为表示弱肯定的修辞结构。这一弱肯定意义,我们称之为修辞性推测意义。这种转换在汉语中有两种情况:1)“难道”类反问标记,它们都兼有推测情态的功能,但不能进一步演化为专门的推测情态表达式;2)“不会”类否定格式、“别”类祈使格式、以及“怕”类担心格式,它们中有的已经在语法化中成为专门的推测情态表达式,大多数仍然作为一种修辞结构存在。
谐音现象的心理机制与语言机制
主过程 随激过程 并行处理 双向激活机制
2015/8/6
为了建立一个可对谐音修辞进行全面描写和深入解释的分析框架,本文考察了修辞现象的心理机制和语言机制。对前者,我们建立了主过程和随激过程的概念,谐音现象就发生在这两种过程的关系之中。然后通过引入分时处理、并行处理两个概念,指出是并行处理导致了谐音构式的形成。对后者,则在发展同音、近音关系为音联关系的基础上,把谐音现象中的主过程、随激过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描述为一个语音的双向激活机制,谐音构式的两个基本要...
修辞造词历来就是汉语词汇产生和演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但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当下修辞造词及其相关研究的价值、水平和进展。修辞造词不仅是结果,更是根源和过程。探讨修辞造词的重新定位和分析模式的构建,不能不立足于修辞和词汇的实际关系。将修辞造词重新定位为一种造词法或一类造词行为,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有其片面性,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重新定位,方能完整准确地揭示修辞造词...
联想是语音理据的根本成因
联想 修辞 语音理据
2009/9/24
修辞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修辞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修辞,认为修辞活动(隐喻、拟人、拟声、通感、借代、委婉、仿拟、夸张、转类、对偶等)主要依赖于人类的联想能力(见李国南,辞格与词汇,p.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实际上,联想是人类基本思维能力,因此不仅是语言中的修辞,就是语言的产生也离不开人的联想思维。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初探
人际意义 功能语法 评价理论 汉语化妆品广告
2009/3/10
根据Halliday 的功能语法,人际功能是语言三大元功能之一。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体有着
自身的语篇特征。该文旨在采用系统功能语法和评价理论为框架,以汉语化妆品广告语篇为载体,从语气、
情态和评价三个角度分析了6 篇汉语化妆品广告的语言特征,证明这些广告中运用的语气和情态具有一定
的规律性,且与广告所传递的人际意义密切相关。分析同时证明系统功能语法和评价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
汉语广告语篇分...
语言变异:汉语“有+VP”句简析
语言变异 “有+VP”句简析
2009/3/3
“有”是现代汉语中表示领属和存在的动词。根据动词的语法特征,“有”通常是不能直接支配或修饰谓词性成分的。然而,笔者发现,近年来“有”修饰谓词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在中国大陆地区特定社群(如新新人类等)的口语和各种口语性强的媒体话语里,“有”在句子里似乎可以修饰所有以前不能修饰的动词,例如,“我有看过这部电影。”“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有去学校。”[1]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把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有...
《汉语学报》2005年第3期所载左双菊《“N”的妙用》一文,对现代汉语中现在常用的表不定量和程度的“N”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对人们普遍采用“N”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读后很受启发,觉得对N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讨论。现在把一些想法略述如下。
一、关于“N”的来源
左文没有分析“N”的来源,只是分析了人们何以用“N”而不用其他拉丁字母,而且认为这是语音使然。我对此有另一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