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形态学 作物生理学 作物遗传学 作物生态学 种子学 作物育种学与良种繁育学 作物栽培学 作物耕作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艺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作物学相关记录24881条 . 查询时间(1.312 秒)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生产面积世界第一,总产量世界第二。四川省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玉米生产区,常年播种面积180万公顷,占西南地区总面积的30%以上,产量超1000万吨。近年来,四川省玉米化肥施用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氮肥投入约24.4万吨,磷肥投入2.8万余吨,钾肥投入100吨。氮磷钾肥施用比例约为1∶0.12∶0.0004,与农业农村部要求的1∶0.37∶0.25 存在严重偏差。偏施氮肥...
按照精品开放课程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标准,加大支持力度,集中优势资源,狠抓课程建设质量。《设施园艺学Ⅰ》、《设施园艺学(一)》和《设施园艺学》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精品课;《果树栽培学基础》等1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课和精品课。《果树栽培技术》等多媒体课件获国家级课件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同时各专业积极响应学校本科规划教材建设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和...
当前,冬小麦主产区大部处于分蘖期,正是促进苗情转化、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阶段。近日,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了《2024年全国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下设5个研究室、1个机耕服务室。目前全所共有科技人员28人:研究生学历14人,本科学历8人;正高级职称9人,副高级职称13人;享受国务院冿贴1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1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人才4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二层次人才1人,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玉米所现有职工23人,其中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6人,硕士7人,本科10名。主要有玉米品种选育和玉米栽培技术两大方向。
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团队以玉米、大豆等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为研究材料,围绕抗性、高产、特用和宜机收等关键农艺性状形成的科学问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新种质创制等工作,为作物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最终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
作物工程化遗传转化研究团队于2023年成立。团队主要目标一是为院内生物育种提供遗传转化技术支撑,二是与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联合,采用科企合作模式,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对外服务,开展成果转化工作。团队已建立了标准化、流程化的大豆、玉米等主要作物工程化遗传转化技术体系,与未米生物、三黍生物等国内顶尖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本研究团队针对作物抗病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目标性状,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遗传工程等技术手段结合高通量数据分析,深度解析作物基因组中的重要基因和分子模块,建立分子设计育种和智能育种技术体系,并评估其育种应用潜力,为作物育种服务。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手段,引入、改变、设计作物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智能优化作物遗传性状,提升抗病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目标性状,从而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
研究团队综合运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组学和作物育种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针对生产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各类可用于玉米遗传改良的基因资源,并利用生物育种手段与玉米育种相关团队进行新种质创制和品种培育的探索。重点围绕影响玉米产量、株型、环境适应性、品质等性状的相关问题,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为推进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
大豆生物技术团队主要从事大豆生物技术育种领域,围绕大豆生物技术育种产业链,开展大豆生物技术育种关键共性技术(重要性状功能基因挖掘、大豆高效转化技术体系、功能性状精准鉴定、重要农艺性状改良等)协同攻关,以规模化大豆遗传转化为特色,利用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开展抗病虫、营养功能型、耐逆、株型、产量等大豆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以大豆产业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成果的熟化与产业化应用,提...
小雪节气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寒冷的冬季正式开始,保温工作成为大棚生产管理的关键。为了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需要对大棚做一些特定的管理,防止冬季发生作物低温冻害情况。
返魂草在医学方面价值非常高,是一味药用价值极高的珍贵药材,随着原生态中药材稀缺的趋势,返魂草的种植前景非常广。返魂草主治肺内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返回草多生长于山坡或草地。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适宜在土壤湿润,质地疏松,肥沃,排水 良好的壤土上生长。
花生是食用广泛的油料作物,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都是四川省“川字号”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显著。四川省花生种植面积约435万亩,秋马铃薯种植面积约560万亩,因地制宜开展花生与秋马铃薯轮作,可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对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菜篮子”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是喜硅作物,而我国南方红壤区水稻土普遍缺硅,从而导致水稻易倒伏、易遭受病虫害和增产困难等问题。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将光合作用藻类——硅藻施用到水稻田中可借助硅藻的生物作用以及硅藻壳体的“供硅肥”等作用提高作物产量、抑制土壤退化;借助硅藻所含有机物质,可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效率。因此,建立了“硅藻-水稻共培育体系”新型农业模式,并在江西上高地区开展了两年共计600亩的示范工程。发现其...
近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联合发布《秋冬季设施蔬菜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分别对设施番茄、设施黄瓜、设施草莓提出科学施肥建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