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文化学”相关记录10236条 . 查询时间(2.092 秒)
此物整体为一童子身背一莲。脸为椭圆形、双目注视前方,鼻梁较高、口微凸、双耳卷曲,双手紧紧抓住莲,腿前卧有一鹅。左耳与莲相撑处有穿孔,里面系绳所用。
已有的文献资料与大量的出土文物,展示出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盛况。其原因在于当时楚国丰富的自然物产与手工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商品经济基础,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了商品交易有序进行的制度保证,畅达的交通提供了便利的商品流通渠道,而强大的综合国力提供了商品流通的安全保证。深厚的楚文化土壤,孕育出楚人的商贾文化理论思想与人文精神,彰显出楚人在商品经济领域的独特智慧。对于当今社会致力于发展商品经济的...
玉杯以和阗白玉制作而成,玉质洁白莹润,八曲椭圆形口。口沿一圈磨得很薄,厚度只有半毫米,从杯口至杯底,器壁逐渐增厚,纹饰雕琢繁复优美,反映出唐代高超的制玉技艺。其形制完全模仿萨珊式多曲长杯,而装饰纹样则直接继承了南北朝时期已经流行的忍冬纹,因此这件白玉杯堪称中西文化交融的杰作。
由方銙4件、半圆形銙9件、圆首矩形銙和圆首形铊尾及玉带扣各1件,总计16件组成。带饰上的孔与九环蹀躞带上的环功能相同。从考古发现看,这种带銙的流行时间是从初唐到辽代前期。
马是重要的家畜,很早就被人们饲养和役使,因为在交通运输和军事斗争中具有重要价值,马的驯养一直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这一驯化的过程最早可能在欧亚大陆西部草原地带完成。
鲁国大玉璧大玉璧,战国,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厚0.6厘米。1977年山东曲阜鲁国故城乙组52号墓出土。玉料呈青碧色,玉质晶莹温润,半透明,油脂光泽。玉璧肉部内、外缘各有一周廓,肉两面纹饰相同,以两组微凸起的绹索纹分隔成内、中、外三层纹饰。内、外两层为阴线刻纹,中间以斜向交叉排列的蒲纹为地,其间浅浮雕饰排列均匀的谷纹;内层为合首双身龙纹,其间以三道绹索纹相隔成三组;外层为五组合首双身...
“痕都斯坦”玉盘清,口径17、底径10.4、高4厘米。此件玉器为一盘形器物,青玉质,圆形,花瓣纹口,里底中心雕斜方格纹花心,周围凸雕花瓣,内壁以浅凹法雕对称束叶纹。这件玉器以浅凸,打凹等技法,将花、叶的形态刻画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痕玉”体薄透明、纹饰精细、圆润隐起的“薄如蝉翼”、“细入毛发里,浑无斧凿痕”、“看去有花叶,抚来无痕迹”等精妙奇绝的艺术效果,是一件难得的“痕玉”作品。“痕玉”的主要...
青玉龙清代,直径18.5、厚0.7厘米。玉质呈青绿色,局部有沁斑。整体造型为一首相向,尾相接的两条龙。龙身布满鳞纹,龙纹处则饰满纹。龙独角,杏仁眼,上卷鼻。龙体曲线流畅,造型古朴。
黄玉鹿首壶清代,通高11.8、长17、宽4.5厘米。选用一整块玉材雕刻而成。壶外圆雕一鹿首,长吻伏角,作负壶状。黄玉是极为珍贵的软玉品种。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就有“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黄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色,时亦有之,故而令人贱黄而贵白,以见少也……”这无疑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上等黄玉出产较少,身价在羊脂白玉之上。色泽纯正的黄玉是玉材中最名贵的一种,材料极其难得。宋代到清代之间一直被皇...
白玉梅花扁瓶清代,高17.5、宽19厘米。清乾隆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工艺美术出现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加之乾隆本人对于玉器的偏爱,此时的玉器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新疆和田白玉在此时广泛的应用于各类玉器的雕琢。受到达官贵人的大力追捧。这件清乾隆御题白玉梅花扁瓶,玉瓶为小口扁体。覆斗式盖,长方形纽。瓶两侧雕饰双梅、寿石和菊花。瓶身阴刻御制七言诗一首。此瓶玉质洁白纯正,造型端庄典雅,琢制圆润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