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伦理思想史”相关记录334条 . 查询时间(2.334 秒)
近日,韩吉绍教授团队在“老子化胡说”起源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以“On the Origin of‘Laozi Converting the Barbarians’:A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alysis”(论“老子化胡说”的起源:基于历史背景的分析)为题,在国际著名期刊Religions第14卷第9期正式发表。学院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司家民为第一作者,韩吉绍教授为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导师魏万磊副教授(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硕士生导师 副教授 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心理史学
2023/7/2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彭春凌副研究员(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彭春凌 副研究员 中国近代思想史
2023/7/2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宋广波副研究员(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宋广波 副研究员 中国近代思想史 民国科学史
2023/7/2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邹小站研究员(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博士生导师 研究员 中国近代思想史
2023/7/25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王启发研究员(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王启发 研究员 中国思想史
2023/7/25
山西代县鹿蹄涧村杨氏宗族以杨家将为始祖,利用英雄祖先传说不断进行宗族的自身建构,其宗族叙事折射出国家观念和地方社会秩序。对杨氏宗族多层次叙事结构的整体性关照,不仅可以深化、拓展宗族建构的理论研究,还为推进当代社会伦理建设、再造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提供有益借鉴。
对于民国初年的读书人而言,如何建设新生的共和国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除了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外,共和国还呼吁道德重建。与效法欧美的思路不同,不少态度保守的读书人选择从传统中寻找思想资源,试图通过读经和孔教入宪的方式来保存伦理道德。无论借助的是阅读还是宪法,他们希望在一个急速变动的时代重新确认伦理的意义。虽然存伦常于共和时代的努力失败了,但是他们调适的取向却表达了文化民族主义的诉求,呈现出民国初年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传统文化 民族共同体 文化心理
2022/7/26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长期交往和不断融合形成的共同体,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深沉厚重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壮大,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善性、恶性与责任:儒家责任伦理人性机制研究
儒家人学 责任伦理 人性机制
2022/7/26
儒家人学最为核心的要义是人性论、人格论、人生论和人伦论四大层面,它往往把人性与伦理、人性与善恶等问题纳入自己的思维框架以为所倡导的道德及其责任奠定形而上基础。人性善恶问题构成为儒家人性思想的核心和底色,以伦理之善恶来言说人性问题并致力于为各种思想奠基构成了儒家人性论的悠久传统,这不能不说同伦理是儒学的核心密切相关,也体现了儒家的泛伦理主义特质。
在中国语境中,公德概念是宏观国家之德和微观公民之德的有机统一,立足于实践以国家之德引渡公众之德是实现两者统一的逻辑路径。宏观公德体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微观公德体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两者的关系经历了混沌一体分化发展有机统一三个发展阶段,公德的内容由强调齐一性向注重层次性转变。真正落实公德两层面内容的有机统一是未来中国语境中公德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中国公德建设方案形成的关键之笔。
书讯 |《文明互鉴境域中的夏威夷儒学——安乐哲教授访谈录》出版(图)
安乐哲 儒学 西方哲学 伦理学
2022/4/24
近日,由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大家”、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安乐哲,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李文娟编著的《文明互鉴境域中的夏威夷儒学——安乐哲教授访谈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