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地层学与地史学 水”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1.011 秒)
武汉岩土所不同边界条件下致密砂岩的咸水自吸特征研究取得进展(图)
砂岩 咸水自吸 地层改造
2023/7/25
地层改造过程往往需要压裂,而压裂液的高效返排一直是技术攻关难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团队通过室内核磁共振实验,观测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岩心完全浸入到润湿相中的自发行为,研究了四川盆地蓬莱镇组砂岩中压裂液的自吸特征。岩心的孔隙半径都在0.1 nm和9.3 μm之间,样品的自吸特征用采气率、自吸量、自吸指数、孔隙连通性、扩散能力和自吸潜力进行量化。实验表明:毛细管自吸主要发生在...
武汉岩土所富水复杂环境地铁盾构安全高效掘进技术取得进展(图)
水文地质环境 岩溶地层 富水砂卵石
2023/8/1
随着地铁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地铁将不可避免的建设在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和建/构筑物环境中。其中,岩溶地层在中国分布广、面积大,是地铁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源;此外,地铁盾构在穿越富水砂卵石地层时易发生地层失稳破坏、突涌水等地质灾害,冻结施工是局部施工安全的重要方法,但存在冻结壁增长难以预测、冻结效果不易评估等难题。
通过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北缘)原定为金水口群麻粒岩相片麻岩和花岗质岩石中锆石的SHRIMP测定,确定其麻粒岩相变质时代为460Ma±8Ma,而具有深熔成因特征的花岗质岩石深熔作用时间为402Ma±6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金水口群经历了早古生代与麻粒岩相变质和深熔作用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原认为是柴达木地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明显在早古生代造山过程中发生了活化作用。花岗质岩石的继承锆石给出了少量太古宙...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地震、测(录)井、岩芯、露头、古气候及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地震合成记录标定,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在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明水组共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古暴露界面、河道侵蚀冲刷面、地层叠加型式转换面4类层序界面,并识别划分出1个新的超层序界面SB4,最终将四方台组—明水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组,2个超层序(SSQ1和SSQ2),6个三级层序(SQ1-SQ6)...
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识别
地球化学 油层识别 抽提物含量
2010/9/7
本文介绍一种判断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储层样品中有机抽提的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合油层物性,地层测试和试油资料编制织识别油、水,干层的图版,提出判别油、水、干层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确定油层的地球化学参数的下限,并运用此方法对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主要油层分布段的油、水、干层进行判别。根据试油资料验证表明,地球化学判断结果比传统的地质录井及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判断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在分析大庆油田常规水淹层测井评价技术、密闭及常规取心分析资料和混合流体电阻率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一套计算水淹层参数的数学模型,并认为大庆油田厚油层混合水电阻率是驱油效率和注入水电阻率的函数,可用一非线性S型函数来表示.利用DFPBFS最优化算法求解上述函数和广义阿尔奇公式组成的二元非线性方程组,可得出剩余油饱和度和混合水电阻率,进而评价油层的水淹程度.经处理大庆油田三口密闭取心井...
使用天然砂岩岩样,通过建立油藏岩石模型和模拟泥浆滤液侵入油层、恢复驱替、水驱等过程,研究了油基泥浆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对水驱油动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湿砂岩转变为油湿之后,模型的含水上升率增大,驱油效率和产油量明显下降.并发现油湿作用较强的油基泥浆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更为显着,从而表明润湿反转是油基完井液对储层造成损害的一个重要机理.与此同时,对水基泥浆及其组分影响水驱油动态的情况也进行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