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学 碳源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234 秒)
非共生固氮(FLNF)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发生的重要氮输入过程。该过程需要大量能量,因而根系分泌物(氨基酸、羧酸、糖等)输入极可能造成根际非共生固氮热点区。然而,根系分泌物中碳源种类和数量如何调控土壤FLNF尚缺乏系统性研究。
2023年8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王涛/董江丽教授团队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发表了题为《豆科植物特有的能量感受器SnRK1促进苹果酸供应给类细菌进行共生固氮》(Legume-specific SnRK1 promotes malate supply to bacteroids for 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微藻利用碳酸钙碳源的检测与定量方法
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碳“源”和“汇”的重要因素。陆地生态系统内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平衡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碳“源”和“汇”功能。长江经济带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探讨长江经济带在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所产生的碳“源”和“...
生物制造是以生物质等为原料,以菌种为工具工业化生产人类需要的食品、药品、化学品、材料、能源的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是推动新兴生物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据预测,全球60%的产品可以用生物制造生产。在整个生物制造成本中,原料成本占了将近一半,因此提高产物的碳得率一直是生物制造的核心科技问题。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结瘤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中固氮效率最高、农业生产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固氮系统,对保持农业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和碳汇有重要意义。共生固氮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水化合物,然而,豆科植物如何依据光合产物供应情况调整根瘤固氮反应速率的分子机制尚待揭示。近期,河南大学研究团队于2022年12月2日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题为“Phosphoenolpyruvat...
基因组生物学及其未来发展论坛(网络报告):大豆根瘤中能量状态通过调节碳源分配控制共生固氮的机制(2022年12月8日16:00)。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 减排温室气体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大量学者展开了对碳循环的研究工作。在碳循环中,有两个重要概念,碳源和碳汇。根据政府间气候专门委员会(IPCC)的有关定义,碳源是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场所,碳汇是指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系统或区域。
为探究碳源对金黄色蝶形担孢酵母(Papiliotrema aurea)DF-12合成胞外多糖(EPS)的动力学及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利用Logistic、Luedeking-Piret、Herbert-pirt模型拟合不同碳源条件下金黄色蝶形担孢酵母DF-12的动力学变化,并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气相色谱初步分析了不同碳源所得EPS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团队(PI:刘占锋研究员)基于凋落物和根系去除野外控制实验平台,以南亚热带人工林(尾叶桉林和厚荚相思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凋落物和根系去除对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发现:(1)持续去除凋落物(6年)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0-10cm)的有机碳含量,但是根系去除对土壤有机碳的效应不明显;(2)凋落物去除显著降低了表栖类蚯蚓(Amynthas sp.)和内栖类...
2020年4月3日,以北京大学为依托单位,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植物所、南京土壤所、东北地理生态所,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承担的“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重点研发专项“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监测技术及指标体系”项目2019年度评估总结会以网络视频会的形式召开。
本研究以内蒙古柽柳(Tamarix chinensis)嫩枝为外植体, 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碳源(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淀粉)及不同浓度(10、20、30、40 g·L-1)的蔗糖, 研究柽柳丛生苗生长量和次生产物含量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碳源及蔗糖浓度均对柽柳丛生苗生长量和次生产物积累有显著影响, 其中, 适合柽柳丛生芽生长的碳源为蔗糖, 最适蔗糖浓度为10 g·L-1, 培养35...
2017年7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持的 “中国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碳氮耦合循环与碳源汇效应研究”项目年度总结会在沈阳举行。复旦大学穆穆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黄耀研究员,中山大学董文杰教授、河南大学万师强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黄铁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泮勤研究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魏迎奇研究员,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张...
在一定条件下,微藻可大量累积油脂,从而生产生物柴油。然而其光合作用固定产物不仅以油脂形式存在,还以水溶性多糖或淀粉等其它多种碳存储物形式存在。各类碳存储物合成所需前体都为葡萄糖和还原力等,因此,了解和调控碳前体到各种碳存储物之间的分配,对于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工业微藻的油脂产量有着重要意义。
微生物油脂又称单细胞油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将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碳源转化为菌体内大量储存的油脂。与其它生物柴油的原料油相比,微生物油脂生产周期短、不占用耕地和淡水资源且可规模化管理和生产,因此成为生物柴油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开发高油脂含量微生物资源、增加微生物的油脂产量、降低微生物产油成本等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共识。葡萄糖是微生物油脂生产常用的底物,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本太高。为降低微生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