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物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生物化学相关记录998条 . 查询时间(3.842 秒)
黑色素瘤由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发生癌变而形成,是最严重的皮肤癌之一。利用芳香植物精油作为一种低风险的非侵入性治疗,可以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癌症辅助治疗中具有应用潜力。迷迭香栽培广泛,拥有丰富的栽培类型。栽培品种的差异会影响迷迭香的精油成分,导致了迷迭香精油化学组成的多样性。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石雷研究组在之前的研究中已发现迷迭香精油对不同癌细胞株系的抗增殖活性与化学型有关。该研究通过对多种...
2024年4月17日,园艺学院2024年首期“菁艺论坛”在园艺楼210会议室成功举办。院长李天红,副院长李威以及2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论坛由副院长李威主持。
菊科(Asteraceae)亚菊属(Ajania Poljakov)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荒漠和半荒漠区域,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该属的分类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其内部系统发育关系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青藏高原植物适应与进化研究团队利用质体基因组和转录间隔区序列重建亚菊属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应用多种数据集验证了亚菊属和栎叶亚菊属(Phaeostigma Muldashev...
近日,油菜遗传育种团队在Plant Physiology发表了题为“BnaABF3 and BnaMYB44 regulate the transcription of zeaxanthin epoxidase genes in carotenoid and abscisic acid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甘蓝型油菜类胡萝卜素和脱落酸(ABA)生物合成关键基因BnaZ...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围绕上述主题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了题为Phytochemical diversity and their adaptations to abiotic and biotic pressures in fine roots across a climatic gradient的研究论文。...
2024年4月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何军贤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毕旸教授应邀来访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学术报告,并到植物发育与环境适应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指导工作。学院教师和研究生20余人参加。
近日,陕西省西安植物园资源植物功能基因挖掘与应用团队受邀在植物科学领域Top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IF=20.5)发表了题为“Spatial multi-omics in medicinal plants: from biosynthesis pathways to industrial applications”的Forum论文,探讨了空间多组学技术的应用对进一步阐...
多倍化或称基因组加倍是植物演化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广泛发生于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各个演化阶段,特别是在与重大地史、气候事件相关的演化节点上,并伴随着整个被子植物和诸多大科大属的兴起。然而,在亚基因组水平上,对于多倍化如何促进植物适应性演化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认识仍然不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新近(5百万年内)多倍化且未发生大规模物种分化的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如小麦、花生和棉花),或因多倍化时间太过久远...
开花和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节点,对植物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与种子生产、作物产量以及花卉园林植物观赏价值和销售价格密切相关。采后生物学研究可以提供理论和方法,以保持采收后农产品质量,延长货架寿命,改善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研究植物开花、衰老和采后等进程的遗传、分子与生化生理调控机理对作物分子遗传改良育种和采后保鲜具有重要意义。为展示植物开花、衰老与采后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理论与应用研...
2024年1月10日,浙江大学郑绍建教授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LRR receptor-like kinase ALR1 is a plant aluminum ion sensor ”的研究论文,发现了首个细胞铝离子受体,并揭示了从铝离子感知到下游解毒机制启动的完整信号通路,是植物抗铝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是植物生物学领域,特别是细胞感知离子及其信号转导途...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迟伟研究组以叶绿体蛋白转运马达FtsHi1为切入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团队利用亚细胞定位分析和cpChIP等多种实验手段证明FtsHi1实际上是一个定位于叶绿体拟核的DNA/RNA结合蛋白。荧光标记实验证明FtsHi1在体外具有DNA/RNA解旋酶活性,可以有效的解开DNA-DNA和DNA-RNA双链。进一步研究发现,FtsHi1的DNA/RNA解旋酶活性与叶绿体...
2023年11月20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于植保楼报告厅举办第七讲致远名家讲堂活动,特邀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雪梅教授主讲。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倪中福教授主持。
2023年10月30日植物生物学论坛—292:Harnessing plant metabolic diversity for food and health applications。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ZmSTP1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促进植物根系单糖吸收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从重要粮食作物玉米中获得了一个具有糖吸收功能的蛋白,此基因在玉米的根尖表达,具有吸收和转运多种单糖的功能;将该基因转入模式植物拟南芥可提高转基因植株对特定糖的吸收能力,显著提高土培植株生物量和种子产量,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从碳水化合物对氮效率提高的角度考虑,更是有望改善植物氮效率,培育氮高效农作物。
近日,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利静教授团队在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XYLEM CYSTEINE PEPTIDASE 1 and its inhibitor CYSTATIN 6 regulate 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 by modula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NADPH oxidase RBOHD”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