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细菌学 酶”相关记录37条 . 查询时间(0.321 秒)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耐酶解纳米抗菌肽可抑制耐药细菌感染(图)
纳米 抗菌肽 细菌
2024/11/27
2024年11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活性肽与饲料创新团队基于精准模块设计策略研发出一种细菌响应性自组装抗菌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发现蓝细菌中首个乙酰转移酶并揭示其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图)
细菌代谢 乙酰转移酶 分子
2023/11/23
赖氨酸乙酰化修饰是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通常指的是乙酰基团从乙酰辅酶A(Acetyl-COA)转移到蛋白质特定的赖氨酸ε-氨基上,形成乙酰化的赖氨酸。赖氨酸乙酰化通常受到赖氨酸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的调控,从而改变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对细胞代谢、转录活性、蛋白质稳定性、信号通路等众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进行精细的调节与控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员和赵进东院士团队前期发现蓝细菌中很多蛋白都...
2023年4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草食动物细菌病团队在《The FASEB Journal》正式在线发表了题为“ EptA of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mediates phenotypes involved in colistin resistance and virule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鸭疫里默氏杆...
2023年4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草食动物细菌病团队在《The FASEB Journal》正式在线发表了题为“ EptA of 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mediates phenotypes involved in colistin resistance and virule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鸭疫里默氏杆菌( R. anatipest...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Nat Commun | 张良/毕洪凯/John E. Cronan/陈红专团队合作揭示脱氢异构酶FabX催化合成幽门螺杆菌不饱和脂肪酸的化学生物学机制(图)
胃幽门部位 幽门螺杆菌 细菌病原体 慢性胃炎
2022/6/1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寄生于人类胃幽门部位的常见细菌病原体,其长期感染易诱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是全球感染人数最多且潜在致癌危害最大的致病菌之一。目前临床上对HP的根除治疗主要依赖多联抗生素疗法,然而多联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引发其他病症,同时还导致了HP耐药性逐步增强,根除率逐年降低。因此,研究HP化学生物学调控新机制和发展抗HP新药具...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共生微生物,对于人体无法直接消化利用的膳食纤维等复杂多糖代谢至关重要。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是人体肠道内重要的碳水化合物降解细菌,是肠道中数量最多的细菌之一,能够将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大分子多糖降解为小分子糖类,影响宿主代谢机制,使得营养物质利用更加高效。在肠道中,乙酰木聚糖酯酶可以分解乙酰化的木聚糖生成短链脂肪酸——乙酸,有利于宿...
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Mtb)感染引起的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重要的致死性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19年全球约有1000万新发TB患者,约有141万人死于TB。Mtb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其能够运用多种策略干预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逃逸宿主免疫反应,进而实现其在宿主细胞的长期存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
近日,Cell子刊Cell Chemical Biology在线刊发了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方课题组关于硫化氢气体产生酶抑制剂研究的最新成果。该工作通过构建细菌巯基丙酮酸转硫酶(MST)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从26,000个化合物中筛选发现了细菌MST的第一个活性抑制剂,并系统研究了该抑制剂的分子机制和细菌水平作用机理,揭示了该抑制剂可增强已知抗生素的杀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