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院士”相关记录124条 . 查询时间(0.218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11/28/20231128163245962.jpg)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11/21/20231121172616605.jpg)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11/24/20231124102344435.png)
2022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董凯研究员在清华大学主办的高起点新刊Nano Research Energy发表题为“Wearable Energy Harvesting-Storage Hybrid Textiles as On-Body Self-Charging Power Systems”的最新研究成果。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48/6/202486133910386.png)
2023年7月24日下午,日本工程院院士、富山大学椿范立教授莅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青年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座谈会在逸夫楼546举行。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范群处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邓鑫副院长,国家林业草原生物乙醇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林副教授,以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方向相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邓鑫副院长主持。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47/1/20247116556578.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做客井冈大讲堂(图)
中国科学院 赵东元 井冈大讲堂 功能介孔材料
2024/7/1
2023年4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应邀出席井冈山大学井冈大讲堂活动,在图书馆北一楼报告厅为学校师生作了题为“分子聚集体——单胶束组装功能介孔材料”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常委、副校长黄俭根教授主持。黄俭根首先代表学校向赵东元院士致以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然后介绍了赵东元院士的简历及学术成就。我院师生3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锦院士-邵元龙团队主要聚焦烯碳纤维的规模化制备技术,系统研究纤维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传递规律,旨在开发轻质、高强的烯碳热管理复合纤维,着力探索在智能控温等领域的特殊应用。根据科研工作需要,团队现拟招聘相关研究方向的博士后4-6名,欢迎国内外具有相关研究背景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加盟。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28/23/202282321370766.jpg)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李松军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图)
俄罗斯工程院 外籍院士 李松军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2022/8/23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3/3/20233393459655.jpg)
电介质电容器具有快的充放电速率和高的可靠稳定性,在现代电子电路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高功率脉冲技术中不可替代的基础元器件。但是,随着储能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介电电容器相对较低的能量密度已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5/15/202351595632685.png)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5/15/202351595931740.png)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25/23/2022523111458859.png)
聚酰亚胺薄膜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绝佳的热稳定性和突出的耐化学性,而成为太空探测器“防护服”的绝佳材料。然而,与其他碳氢聚合物一样,聚酰亚胺材料在太空环境中也极易受到原子氧的攻击,导致其物理和力学性能急剧下降。目前针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手段。此外,宇宙射线辐射和空间碎片撞击等极端环境也对其稳定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25/23/20225231554189.png)
塑料废弃物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开发和设计新型环境友好材料替代广泛使用的有害塑料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纤维素是一种可再生且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天然绿色材料,基于纳米纤维素的复合材料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环保的高性能结构和功能材料,并引领可持续发展。然而,纤维素的应用功能稳定性通常受使役环境的制约,其中,湿度对于纤维素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不可控变形和力学性能下降而通常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1月27日在长沙逝世,享年82岁。金展鹏,1938年11月6日生于广西荔浦,1955年至1963年就读于中南矿冶学院,1979年至1981在瑞典皇家工学院深造,先后在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工作。1998年,金展鹏突然病倒,抢救后落下全身瘫痪,在轮椅上金展鹏仍坚强地教书育人、潜心科研。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111/3/2021113154418187.jpg)
2020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基地开展主题为“功能材料与传感器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家熊,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罗豪甦、李国荣、易志国和刘志甫,副研究员焦杰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