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医学 思路”相关记录197条 . 查询时间(0.343 秒)
科学家揭示葡萄膜炎发病新机制和治疗新思路(图)
葡萄膜炎 新机制 思路新思路
2024/9/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苏文如团队,揭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介导的CDK6/ID2轴参与眼部致盲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U)的发生发展,为乙酰化修饰在葡萄膜炎的作用和靶标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发表于《高级研究杂志》。
研究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提供新思路(图)
胆汁 胆管炎 胃肠病学
2024/8/26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教授马雄课题组,揭示了肠菌代谢物丁酸通过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功能缓解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机制,并提出了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来开发个性化、有效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治疗方法的新思路。相关研究发表于《胃肠病学》,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这一水凝胶为关节炎疾病的药物干预提供新思路
关节炎 水凝胶 生物材料
2024/8/19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教授付维力团队联合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谢超鸣团队在《生物材料》发表论文,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可注射生物黏附的明胶水凝胶,作为负载益母草碱的叶酸修饰聚多巴胺纳米药物载体,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炎和软骨保护,为关节炎疾病的药物干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靶向丝氨酸代谢的肿瘤治疗有了新思路
丝氨酸 肿瘤治疗 肝癌
2024/8/19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研究员王魁团队揭示了E3泛素连接酶FBXO7通过促进 PRMT1泛素化降解抑制丝氨酸代谢和肝癌生长的分子机制,为靶向丝氨酸代谢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图)
药学 细胞膜 肿瘤治疗
2024/8/7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王嗣岑教授、解笑瑜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生物界面工程化的杂化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P-I@M1E/AAL),为重编程TME和增强光疗-免疫联合疗法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抗dsDNA抗体靶点为治疗红斑狼疮提供思路
皮肤病 DNA 红斑狼疮
2024/4/15
西安交通大学二附院皮肤病院助理研究员王绘霞与教授夏育民设计了一种靶向抗dsDNA抗体的D型模拟肽(D-ALW多肽)纳米微粒,该D型模拟肽能够与抗dsDNA抗体高亲和力结合,抑制抗体的致病作用,并且负载模拟肽的纳米微粒具有肾脏靶向性,成功应用于MRL/lpr狼疮小鼠模型的治疗,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身免疫杂志》上。
新型纳米网格结构载体为药物递送开辟新思路(图)
纳米结构 中国科学院 沈阳药科大学
2024/2/29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继稳团队与沈阳药科大学王淑君团队合作,以环糊精为基本结构单元,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网格结构载体,不仅具有pH/H2O2双响应性,还能通过多孔网状的纳米结构负载脂质体和外泌体。相关研究发表于《微尺度:结构》。
同济大学最新成果为肿瘤和器官损伤提供诊疗新思路
同济大学 胆固醇 铁死亡
2024/2/4
同济大学最新一项科学发现,为肿瘤、器官损伤等疾病治疗带来新思路。北京时间昨天零点,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
新研究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系统性红斑狼疮 精准治疗 风湿免疫科
2024/1/11
2024年1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赵继军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杨克礼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刘博课题组合作,首次从棕榈酰化循环调控的角度揭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3年12月8日上午,由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办和药学院联合举办的“杏林讲堂”学术活动在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博士生导师汪宁教授进行了“中药复方防治缺血性中风的药效及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专题讲座。讲座由药学院副院长罗胜勇主持,各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新研究为开发NK细胞相关的免疫疗法提供新思路(图)
生物信息学 NK细胞 免疫疗法
2023/9/4
2023年8月21日,《细胞》刊发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课题组合作的最新研究论文。该研究以生物信息学数据整合为支撑,系统刻画了自然杀伤(NK)细胞在不同癌症类型和组织之间的异质性,发现了肿瘤微环境(TME)特异富集、杀伤功能异常的NK细胞亚类,揭示了NK细胞与微环境中其他组分的潜在调控关系。
科学家研究成果为皮肤病的药物递送提供新思路(图)
银屑病 牛皮癣 甲氨蝶呤 皮肤疾病
2023/6/1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炎症性慢性皮肤病。传统的银屑病治疗分为系统给药和局部给药两种方式,但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朱锦涛教授和刘奕静研究员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ACS Nano》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