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免疫学 微生物分类学 真菌学 细菌学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微生物学相关记录7078条 . 查询时间(2.923 秒)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杉木球果假单孢菌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1?3?2是从杉木球果中分离得到,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843;该菌株具有高效抑制多种杉木真菌性病害的发生,降解难溶性无机磷、同时产生促生物质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且在应用过程中,无污染,无残留,生物环保,是一株在植物促生领域应用前景良好的抑菌、促生菌株。
微生物在自然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方向以陆地、海洋、肠道等环境中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分离、和挖掘微生物及其合成的酶、次级代谢产物等资源,研究系统分类与进化规律,深入解析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生态功能及与宿主相互作用,达到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健康生活的目的。
微生物生物合成和生物催化是实现高效绿色制造的关键。本方向是以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为原料,以人工智能、组学分析、微生物酶学与酶工程、代谢工程、合成生物技术等为手段,探索和构筑微生物生物合成的理论体系,设计和构建新型微生物催化剂和高效生物合成系统,产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与新产品,推动医药、化工、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的发展和变革。
基因组编辑和分子改造是微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本方向以挖掘微生物中同源重组、非同源末端连接、及CRISPR等与基因编辑和分子改造相关的遗传元件和系统为手段,通过研究其作用机理及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解析微生物的遗传规律,拓展基因组编辑和分子改造的在各种微生物宿主的适用范围,实现其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2024年1月12日下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Rafael Pinilla Redondo应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佘群新教授的邀请,做客“山海知微”系列论坛,并作了题为“Phages suppress CRISPR-Cas immunity via RNA-based anti-CRISPRs”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佘群新教授主持。重点实验室约50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LMM)闫岩研究员团队完成了对真菌来源的quadrane新骨架倍半萜terrecyclic acid的生物合成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旗舰期刊《Chemical Science》上,文章被该刊评为每周亮点论文和2024热点论文。
炎热的天气里,一杯香甜的果汁很快就会变质,有时还会产生酒精味。这很可能是一种“擅长”将葡萄糖和果糖转化为乙醇的细菌在“作祟”。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研究员主编的《植物与生物相互作用总论》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着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作为基础营养级与很多生物相互作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与植物的互作滋生出病虫草害,而有益生物与植物的互作则滋养着植物健康生长。该书共11章,总结了植物与真菌、卵菌、细菌、病毒、线虫、昆虫、寄生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植物与...
近日,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菌物学研究领域期刊《菌物研究》在线发表题为“采自中国秦岭的拟蜡伞属1新种”的研究论文,发布了一个秦岭地区大型真菌新种——宁陕拟蜡伞(Hygrophoropsis ningshanica)。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叶邦策团队揭示了新型核苷酸类第二信使对于放线菌生理功能的调节模式,对于全面理解放线菌生理代谢与功能,提升放线菌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玉忠教授团队在Microbiom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hytoplankton-derived polysaccharides and microbial peptidoglycans are key nutrients for deep-sea microbes in the Mariana Trench”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分析发现...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红惠团队在酿酒酵母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黄明涛团队对酿酒酵母中的未折叠蛋白响应元件(UPRE)进行了改造,并应用于基因表达的动态调控。相关成果于2024年4月30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以“创制UPRE2突变体用于酵母基因的动态调控”(Tailored UPRE2 variants for dynamic gene regulation in yeast)为题发表,华南理工大学为该成果唯一...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2001年3月经国家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的,是学校最早设立的3个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内蒙古大学生物学学科始建于1957年建校,办学起点高、基础扎实。2017年生物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流动站依托生物学学科,涵盖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二级学科。
近日,欧洲科学院2024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我院1986级校友张立新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