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历史文献学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世界通史 亚洲史 非洲史 美洲史 欧洲史 澳洲、大洋洲史 专门史 历史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历史学相关记录32720条 . 查询时间(4.872 秒)
三少帝时期的讲经制度与经学发展在《魏志》相关记载中有所体现。侍讲者有郑学、王学及王何新学三派,讲授所用经书以郑注与王注为主。由曹髦与博士的问对,可见经学渐重义理、以孔说质疑经典的演变,原因在于解经方式的困境与经典本身的矛盾。曹魏中后期经学转型的内在路径是郑王相争、王学之变及王何新学的破与立,历史动因是司马氏建立巩固新兴政权的政治需求。
朱元璋家族与徐达、常遇春、郭英三个功臣家族之间的联姻,早在明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开始。明立国后,这一集团式的联姻进一步扩大,成为皇室与勋臣联姻的核心。随着懿文太子夫妇去世,集团内部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最终引发了导致皇权更迭的“靖难之役”。“靖难”成功的朱棣随后加强与徐达、郭英家族联姻,清除常遇春一系在集团中的影响力,朱徐常郭婚姻集团一变而为朱徐郭婚姻集团。此后,皇室与徐达、郭英家族的联姻也渐渐难以...
《李鸿章》是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付诸实践的成果,也是晚清思想史上的一项重要标本。梁启超根据进化史观,基于“过渡时代”的视角,纵论李鸿章的生平经历和成败得失,揭示了“世界之中国”时代的历史变迁大势。该书体现了一种新型“史识”和史家自觉,反映了梁启超对晚清士大夫“变局”观的承接和超越。梁著及相关文本开创了一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整体贯通论述,对于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术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18世纪是书籍出版趋向繁荣的时代,包括小册子在内的大量印刷读物进入法国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法国社会整体的思想气候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在关于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学术史中,长期以来一直普遍认为,启蒙书籍是促成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转换历史观察的视角,从社会政治面相角度透视18世纪中期的法国,此时启蒙大潮方兴,而法国社会整体的思想气候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转变。
沂沭河治导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协助淮河干流治理,在鲁中南和苏北地区投入建设的首个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千里治淮第一仗”。工程建设之初,面对工地医疗卫生的多重困境,党和政府将卫生事业提高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建立工地医疗卫生机制,增强民工卫生意识,加强民工日常生活保障。这些举措在改善工地医疗卫生状况的同时,也保障了民工的身体健康,确保了工程如期完成。中国共产党在沂沭河治导工程中对民工医疗卫生工作的先行探索...
信息传递的安全、快捷是组织良好运作的重要因素。中共成立后,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和革命的进展,对信息安全、快速传递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当时人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共主要通过当局邮政系统邮寄文件,但存在信息泄露等问题,会影响组织安全和限制革命工作的开展。中共为克服这些困难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此间组织信息传递的安全性。1924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利用当局邮政系统已无法满足信息安全传...
《西周兴亡史研究》以西周政治史为研究对象,以西周十二王作为历史叙事的时间轴线,着力揭示西周国家兴衰隆替、多元一体的演进轨迹和发展规律。立足学术前沿,充分利用新出甲骨文、金文、战国竹简和考古资料,系统叙及相关历史线索和主要史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探讨相关学术争议,诸如对先周殷周关系、武王伐纣、周公东征、三公体制、昭王南征、厉王专利、共和行政、平王东迁等重大历史问题都有深度解析,宏观与微观相融,历...
晚清民国是中国现代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中西文明碰撞与交流特别广泛和密切的时期。频繁且深入的文明交流,不仅催生出近代以来中国物质与制度的近代化,更规模性地培养出以知识群体为核心的“现代人”,最终促成中国的现代化转向和民族崛起。
王坤鹏,1984年出生,河南沈丘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办公地点:东荣大厦A213。电邮:wangkunpeng1999@163.com。研究方向:先秦史、早期文明、早期文献。
李佳,1982年出生,哈尔滨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邮箱:lijiahappy2004@163.com。研究方向:明清史,朝鲜王朝政治史。
蒋金玲,1978年出生,湖南邵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办公地点:东荣大厦A213。邮箱:jiangjl@jlu.edu.cn。研究方向:辽金史、北方民族史。
马卫东,1971年出生,山西天镇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办公地点:东荣大厦A213邮箱:weidongma992@sina.com。研究方向:先秦史、中国史学史
李薇,女,广西桂林人,副教授。毕业于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
王桂妹,1970年出生,天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办公地点:无。邮箱:wgm@jlu.edu.cn。研究方向: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研究;五四思想文化及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
王学谦,1962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办公地点:无。邮箱:wxq5166@163.com。研究方向:鲁迅研究;莫言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